春日里头,有些微微的温暖,赵诵与高襄出了宫便去找杨隆,很快他们就到了城东。
杨隆所住的地方便在城东,很好找,城东头外面就是一大片田了。
时值农历二月末,已是草长莺飞、野花初放之日,杨隆穿着一件普通百姓的衣服,他正站在稻田边上,望见田野里头百姓坐在秧马上,那秧马是用来拔秧的农具,如同船似的,农民坐在秧马上,两脚便在泥中深一脚浅一脚,撑行滑动。
还有一些农民则插秧种稻。
地势稍微比较高的地方,河水进不来,勤劳智慧的农民正赤着双足踩在龙骨车上,只见龙骨车通过活节木板连环旋转,将低处的水带到高处,很快沟里的水便哗哗地流了起来。
河水岸很高的地方就用了筒车,借助流动的河流水,翻转的竹筒转轮起来,依次载水注入岸上的田里。
只见在一片片连成一片的稻田水开始慢慢涨了起来,完成这个动作之后,老百姓就在闸门口在闸门放下。
杨隆觉得今年的春耕要比往年稍显地迟,不过动静却要比往年还要来的大,临安城外的一大片荒地都被开垦了出来,耕牛正在田地被驱赶犁地,滩涂被围成了水田。
他还听今年朝廷派了新稻种子给佃户,并且这种稻谷要比占城稻的产量还要高,除此外,还种了其他听都没听过的种物。
杨隆的身边还站着一个孩子以及另外一人。
那孩子七八岁的样子,只是口不能言,耳朵也听不见,只能用手势对杨隆比划起来。
杨隆有些心痛,要不是胡太医的药,儿子杨正可能熬不过这个冬了,只是这一病之后,孩子彻底失聪了。
杨隆也没有办法,他们祖上便有这个病,不过是隔几代遗传的,他的情况要好一些,只是今年聋了一只耳朵,但孩子却是不幸的。
杨隆今年才四十岁,却越发的老了起来,甚至心态都已经到了七八十的年纪了,除了儿子的病,大儿子也得了病,而且还是痨病。
如今杨隆已经不在启聪太学院任职了,因为叔父杨安时从北地来的书信。
杨隆知道他有了一个少主,那人就是当今的大宋的太子殿下赵耍
杨隆不知道赵诵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还没见过,只是在叔父信中依稀可以猜出一些什么来,还有听内侍蔡子义的。
此时边上的蔡子义正带着杨正在田边上玩抓人游戏,杨正正要追蔡子义,忽然朝后一仰,眼明手快的蔡子义立即拉了一把,将杨正护在臂弯里。
杨正咯咯地笑了起来,虽然不出一句话,但面色可以表达他此刻的情绪。
杨隆见着这一切的时候有些高兴也有些心疼,正思索的时候,忽然家里的仆人来了,那仆人嚷叫起来,便道:仆人杨金镍niè道:“主君,有人来了,而且是来了两人。”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