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事,艾兰的百姓经历上百年战乱,成年男子不愿专事生产,即使都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完,他们仍然试图向贵族、国王请命入英格兰支援应明将军在普利的战争。
他们想获得移民资格,离开荒芜贫瘠的艾兰,定居海峡相隔的英格兰。
而作为最上层的艾兰王朱晓恩,则在攻取都柏林后丧失进取之心,全力经营艾兰,自然也乐得将好勇斗狠的士兵发往英格兰,削弱艾兰贵族的力量。
上下结合,半年内超过五千户艾兰军兵移民普利,官府在边境为每户授田五十亩,意在教他们军户无后顾之忧、余丁有口腹之粮,让他们结村自保,减轻明军负担。
但愿望总是好的,现实则往往与愿望不同。
这些原本贫苦的艾兰武士在长久的战斗中得到大量赏赐,有兵器、有铠甲、有战马、懂汉话,授予的田地又被安置在离英格兰贵族封地较为接近的地方,与来自大明的少数客家人混居,具备成为一支军队的全部条件。
普利西面的边境控制线上,因为狩猎、水源、不同的律法、不通的习俗,他们很快与英格兰贵族产生矛盾,零散的军兵很快团结起来,各自多则上千、少则数百,推明人为首领,向官府奏报边境矛盾,请求越境击贼。
普利这个隶属大明的县,行政能力是残缺不全的,因为没有正经的民政官。
他们只有雷电法王、降瘟天王、爆破之主曹道长。
曹道长懂得个屁的民政,整天和北洋鼻子翘到天灵盖上的大兵混在一起,听说边境上因为一头野猪有百姓被人用长弓射死,他不把精炼砒霜发给边境百姓指挥他们越境投毒就已经非常克制了。
事实上他差点发,被魏四爷劝住了,将军应明率军在东面边境与英格兰人对峙,魏四不想让西边这些早前投降的贵族再给应将军找麻烦,便自告奋勇的去了德文郡西部边境。
其实这事根本用不着他插手,百姓已推九名首领组成堂口,各有军兵数百,只等着官府一声令下就越境击贼了。
魏四的到来,对九个堂口而言就是来自官府的支持。
康沃尔郡仍处于民兵制度的贵族,遭了秧。
后世所有关于英国‘皇家’的翻译实际上有很大问题,‘royal’这个词,实际上就是王国的,所以英格兰有王室海军。
但为何一直到几百年后都没有王室陆军呢?
因为海军针对外敌,国王有了常备军,就会对领主产生威胁,还没出生就得罪了所有人。
古老的兵制并不会影响士兵战斗力强弱,只需要召集几个贵族把部队集合一处,学西班牙人的样子改变编制就能让他们成为一支‘现代军团’。
但古老兵制非常影响动员能力。
甚至还不如军户制度下的艾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