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危险的成瘾性,在奥施康定上市前美国的医生都把尼古丁类止痛药看成是洪水猛兽,一般只给长期癌症病人或者已经病入膏肓到了生命晚期的病人使用。
但流浪汉的情况非常特殊,当时制药公司的公关团队将“疼痛”赋予了情感意义,止痛不应该只是癌症病人的特权,更应该是所有疼痛病人的天赋人权,潘多拉的魔盒就这样悄悄地打开,1996年全美国医生开出的奥施康定处方还只有30万张,到了2001年已经涨了20倍达到了600多万张。
奥施康定之所以被认为是神药就是因为12小时药效,如果没有这一点,那它和普通的止痛药就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维系神药的形象,制药公司要求全美所有医生,一定要坚持让病人按照12小时一次的频率服药,绝对不允许病人自行缩短用药间隔时间。
可人们很快就发现药效维持不到12小时,一是病人产生了耐药性,一个是因为虚假宣传,于是制药公司要求医生加大剂量。有的销售代表甚至私下提醒医生,可以告诉病人每次的服药剂量没有上限。
虽然法律规定每个处方都是一次性的,配药量不能超过30天,用完后医生才能再开,病人也不能提前去开药。但上瘾的人为了多拿药只能想别的办法,比如同时看好几个医生,再到不同的药店取药,这样一次就能拿到很多奥施康定。
一时间各种小诊所遍地开花,瘾君子甚至跨州去开药。如果有联邦低收入医保,三十天的药量才3美金,而市面上的药要好几百美金,有利可图就催生了黑市交易。
到后来甚至医生的空白处方笺也可以在黑市上卖。再后来情况就更加失控了,有些“中间商”甚至把药碾碎了卖给了孩子们,这时赶走流浪汉的警察找上了他。
为被捕者提供合作和改善其处境的机会是招募线人的“最常用”手段,对于警察而言,被捕者一旦入狱,他作为线人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很快他被捕的消息将在大街上传播开来。
即便证据不足警方也会为了招募线人而故意接近或逮捕某些人,当潜在线人相信他的言行可能会被起诉时,他就会同意合作。一旦线人同意合作他将与警官达成协议,这种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相关细节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敲定,联邦还在开支中设有线人费。
法国人很懂“礼貌”,他们知道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得会出现贪污受贿,于是法国政府给了那些大型企业一个特权,可以通过退税的方式来获得“津贴”,而这一点正好中了《反海外贿赂法》的下怀。
美国要通过一部法律很难,可是修改却很简单,这部休眠法慢慢启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个狙击手要培养出来需要大量练习,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熟练操作了。也就是说这次塔拉罕事件只是一个练手,涉及到的只是阿尔斯通下面的子公司,并没有涉及“目标”本体,同时通过这次实验美国司法部门也验证了他们在2000年埋下的“伏笔”。
2000年时美国政府通过OECD,也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敢反抗美国的国家组织起来签订了一份协定,名叫《经合组织反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