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号,上午10点。
陈舟对杨依依的模拟计算数据,进行了最后的修正。
两个人的脑袋紧靠在一起,两个人的眼睛紧紧的盯着电脑屏幕。
上面的实验数据,便是这两天多时间的最终成果了。
从头看到尾,确认没有问题之后,陈舟把数据发给了杨依依。
“依依,再进行一次理论模拟,看看模拟效果。”
杨依依点点头,接收了陈舟发来的文件。
手指开始在键盘上噼里啪啦的敲击起来。
说起来,这两天两个人的手速倒还见长了不少。
那操作的速度,比之前至少提升了一倍有余。
在思路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操作速度的提升,直接的反映在了工作进度上。
随着杨依依再一次模拟计算的开始,原本凑在陈舟电脑前的两颗脑袋,现在移到了杨依依的电脑前。
两个人,四只眼睛,也变成齐齐的盯着杨依依的电脑屏幕。
电脑上ANSYS软件和KARAT软件同时运行。
ANSYS软件计算了采用自箍缩反射粒子束二极管进行实验时,离子束流强度与二极管总束流强度的比值,以及离子束总能量与二极管总能量的比值。
而KARAT软件则理论模拟了二极管束流箍缩、虚阴极形成、电子束流反射以及离子束的加速器过程。
看着电脑上同时运行的两个软件,陈舟很有耐心的等待着。
他觉得差不多就是这次了。
杨依依则想到了另一件事,微微有点可惜的说道:“理论模拟只能模拟计算和图形,对于实验现象,却是无法模拟的。”
陈舟看了一眼杨依依,笑着说道:“依依,实验的手段和特征现象肯定不是能够完全模拟的,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没什么可惜的。”
顿了顿,陈舟继续说道:“而且,我始终相信在理论计算无误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和预期的实验特征,也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杨依依扭头看了看近在咫尺的陈舟,缓缓点头:“嗯,开心,我认同你的看法。”
在这时,电脑上软件的运行结果已经出来了。
杨依依转回头,手指放在电脑键盘上,开始后续的操作。
很快,这次理论模拟的结果,全部呈现在了两人的面前。
通过理论模拟得出的结论是:
【离子的峰值能量在500keV,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