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暖花开时分,朔州北部的草原一改往年的冷清模样。
杜构骑着一匹马,慢慢的巡视着自家旗下的土地。
为了将这一片棉花地开发出来,杜家动员了将近五十名家中子弟,另外还有一批佃户和购买的奴仆来到这里。
“郎君,听说那些倭国人昨天又送了一批人过来了,这下总算是不用担心赶不上播种了。”
杜构身边,管家李书国满脸欣慰的说着话。
去年刚到朔州的时候,李书国是非常担心的。
一方面自然还是安全问题,担心所有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另外一个就是人手不足。
原本朔州就是边镇,本地居民不多,你就是高薪招募也招不到多少人。
哪知道这几个月,每隔一阵子就有倭国人的马队送来一批批的人手。
并且这个力度似乎越来越大。
“楚王殿下谋而后定,没有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他留了什么后手。这棉花是他发现的,推广棉花种植是他的注意,移民河东道也是他的想法。
现在再结合之前的水泥路建设计划,似乎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啊。二弟还老跟着长孙冲后面摇旗呐喊的跟楚王殿下过不去。他哪里知道人家长孙家在河东道开垦棉田比谁都积极啊。”
长孙家的土地跟杜家紧挨着,并且杜构还知道他们在朝廷赏赐的土地基础上,还购买了不少的草地,如今全部都改成了棉田。
这些棉田,之前杜构担心很难开垦。
不过,趁着冬天野草枯黄的时候,放一把火,立马就光秃秃了,还肥沃了土地。
然后使用了改造之后的马拉犁耙,耕地的效率很高。
反正朔州地处草原边缘,马匹和牛羊都是不缺的。
至于各种农具,移民的时候就已经充分准备好了。
“二郎自小没有吃过什么苦,如今郎君排他去广州种植甘蔗,想来再次见到他之后,应该就会成熟很多了。”
李书国也不好说太多。
虽然他也觉得杜荷不大争气,但是毕竟自己是个下人啊。
“算了,不管他了。那边南山建工主持的水渠疏通,进度还好吧?”
杜构在朔州待了几个月了,对棉花的种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虽然跟水稻和麦子相比,棉花种植可以节约很多水,但是还是离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