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宋宴淮可是宋家读了最多书的人了,他还考上了举人。
在映秀镇这个小地方,出了一个举人,那是多风光的事情啊,而宋婆子看得长远,宋宴淮在这里算是天才级别的人物了,考上举人不难,但是要进京赶考,那就有点悬了,毕竟那可是整个大盛的人才都聚集在一起过独木桥啊!
所以宋婆子在宋宴淮启蒙老师的建议下,让宋宴淮去京城读书。
听到宋林氏的嘀咕,村长有些尴尬地拿起了泛黄的册子,继续念道:“三郎他这些年来没花多少银钱,两百两银子都不到。”
闻言,宋林氏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道:“怎么可能?他读了二十来年的书,这五年还是在京城读书,他怎么可能只花了这么点银钱?”
京城那可是大盛最繁华的地方,那边的消费肯定很高,宋宴淮在那边五年,少说也得花上千两银子才对啊!
听到她的质疑,宋婆子懒洋洋道:“你以为三郎跟你一样,只知道跟家里伸手要钱?他从考上童生开始,就一直在镇上帮人写书信,帮人抄书,后来去了县城,这个习惯也没改。”
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宋婆子心里有数,她家三郎从小就懂事,一有时间就帮着她干活。
还记得当年她家三郎去京城读书时,她偷偷给他塞了两百两银子,可这小子在离开时,还留了一百两银子给她,说是他带一百两银子去京城就够花销了。
这五年来,她没送银钱去京城给他,反倒是他时不时捎点东西回来。
那些东西不用钱买的么?
买东西的银钱从哪里来?
宋婆子用脚指头想想就清楚,定然是她的宝贝儿子又去给人抄书或者写书信了。
“你和二郎要是有跟大朗和三郎一样踏实肯干,你们的日子会过成这样?”宋婆子说道:“这些年来,你打着要治病的名义,在我这里拿了多少银钱?可这些银钱都拿去治病了吗?我看有一部分,你是拿去买新衣裳和首饰了吧?”
对于宋林氏的所作所为,宋婆子知晓得一清二楚,以前不说,那是给她留面子,也不想给宋林氏太大的压力,毕竟她又不是没有孙子孙女,可现在不一样,她还没死呢,宋林氏就惦记上了她的东西,宋婆子自然是不干了!
她的东西,她乐意给谁,就给谁!
谁也不能对她指手画脚,干涉她的决定!
被宋婆子一语揭穿她的所作所为,宋林氏有些下不来台,她的半边脸已经红肿了起来,浑身上下也疼得不行,但比起身体上的不舒服,显然还是眼前的事情比较重要。
宋婆子拿出了记账本,从上面记录的数目来看,不难算出,宋婆子手里是没什么积蓄了。
不能分到现银,宋林氏就打上了别的主意!
“我们两口子没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