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座城镇的学堂相互竞争,择优者进入大学。
二十余万的人口里,有大量的适龄学生。
而唯一的难处,就是没有足够多的老师,因为要建的学堂太多了。”
吕不川点着一份地图资料说道。
先前讨论着学生数量,知道国内对人才需求的紧缺性。
可是要找到合适的老师,同样很困难。
像陆庄里边,现在有宋应星、徐光明等人。
但他们也只能抽身到陆庄大学里边讲课,不可能顾及到更远的地方。
在全国范围的作用,最多只能是参与编撰一些教材。
就今年来说,教育部的人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在筛选合格的老师。
全国上下几十万的汉人里,能够有资格走到这里的不过是寥寥数人,堪堪能够应付陆庄大学的需要。
陆舟认真看了一遍资料,说道:“多立学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优秀的人脱颖而出。
这就跟养蛊一样,选出来的人放到更好的大学里培养,为我们所用。
而余下受过教育的人,也能提高军民素质,我们目前的农业工具、武器都在不断的升级,需要更多能懂算数、文字的民众来提高建设效率。
所以,对于河套平原来说,你的方案不错,那边的汉人会越来越多,设立一套系统的教育路径,很有必要。”
吕不川问道:“设想是这样,那么教师资源的问题?”
“这个可以解决。”
陆舟胸有成竹的说道:“关于讲师的问题,我打算在明地内大肆招募学士。
河套平原临近秦地,名山学院多,这年头,大明内破败的学堂多了去。
乱世之中,还不知得饿死多少所谓清高的名士,还有像宋应星那样的人也不少。
我打算明打着旗号,去聘请一些人过来,施以重金,不从事政,只用来教学生。”
“聘请?”
吕不川注意到了陆舟口里说的这两个词。
聘请与招募不同,这就意味着,这些只是大明的人,能够来河套地区上任教,可还是一个自由人。
“不错,就是聘请。
光靠流民中选拔的几率太小,有些人对塞外之地心有排斥。
那么就让他们来这里三年、五年,就能有钱财能带回去。
河套平原与陆庄不同,要尽可能作为一个开放之地。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