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眶走了出去。
他们两人出去之后,殿内的气氛明显变了。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觉得皇帝确实非常疼惜自己的臣子,他们心中都很感动。
孙承宗道:“陛下圣明仁德,建奴凶残无道,迟早是自取灭亡。”
孙老头子这话倒不是场面话,只是古人的价值观之一。
且他看见皇帝如此礼贤下士,有才之人必然都会归心,何愁建奴不灭?
崇祯道:“灭建奴,还需要靠诸位。”
众人皆道:“臣等愿为陛下万死不辞!”
接下来几天,崇祯依然什么事也不插手,就坐在乾清宫查看各种名单。
例如宗室去年的账本,例如天启年间每年的税收,以及九边的军饷,还有官员们的俸禄情况。
可别小看了这些,这些才是反应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指标。
什么东林书院,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朝廷解决钱和军队的问题后,一个小小的书院还能狂?
做领导,要抓的是重要核心指标。
例如这大明朝的税,特么的从朱重八时代,到现在就没有变过。
这不是扯淡么!
怎么可能不变?
丫的大明开国之初,天下良田是多少?生产总量是多少?工农商是什么情况?
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税一样的?
这两百多年的经济岂不是白发展了?
所以啊,扯淡的就是全国2亿人,交税的只有5千万,而且大部分都是平民。
官绅、有功名的,都特么不交税!
原本朱元璋开国的时候也不是说不交税,其实施行的是免税限额,例如某一些人不必交税,或者交的很少就可以了。
但久而久之,土地不断兼并,利益集团不断膨胀,监察系统不断坏死,行政效率不断下降,官僚腐败成风。
也就没有人再管这些了,凡是有功名的,丫的都开始不交税了!
朝廷就靠最穷的平民养着,平民也苦啊,朝廷又要打仗,就出现了历史上的三饷,把全国平民都压得要造反。
总结一句话:我大明朝末期就只敢劫贫济富的勾当!
看来这后面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毕竟崇祯已经选了割韭菜这条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