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萧文明安心种田,他又怎么能安下这个心?
不搞点幺蛾子出来,那还是萧文明嘛!
趁着在赶往金陵之前,就已将土地初步整合好的基础上,萧文明决心改变原本单一的种植模式,而是改之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种植策略。
也就是将,临海屯三百顷土地一分为三。
其中一百顷地,种植小麦、水稻等谷物,解决吃饭问题;
一百顷地,种植水果、蔬菜之类的副食品,又养鸡养鸭、养猪养羊,解决吃好的问题;
一百顷地,则专门用来种植桑树,等将来初见成效之后,就可以用来喂蚕、缫丝、编织丝绸,解决穿衣服的问题。
尤其是那一百顷桑树,喂出来的蚕宝宝、抽出来的蚕丝,要是织成了衣服,就临海屯这千把号人,那肯定是穿不完的,就可以拿出去卖出去换钱。
本来在中国古代,丝绸就是出口创汇最好的拳头产品,只要贩到海外去,就能换回白花花的银子。
当然了,关键是产出的绸缎质量要好,要知道,大齐朝可不是那种清朝那种海禁严格的王朝——虽然对外交贸易也多少有些限制,但并不完全禁绝海商贸易,想要从事海外贸易,一样要面临竞争,生意也不是闭着眼睛就能做下去的。
不过萧文明现在规划得虽然好,但真正种粮、植树还要等到春天来临的时候,眼下萧文明还是要做好军队的进一步休整和训练。
所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天万物萧条的时候把部队训练好了,等来年开春的时候,战斗力就将进一步上升,或许面对倭寇以及其他的挑战,就不用再战战兢兢的了。
然而萧文明在训练时候也遇到了瓶颈。
原本教习手下子弟兵一些基本的队列和基础的作战动作,就凭着萧文明带着的后世那些粗浅的军事知识,又在老夏头等几个老军的帮助下,问题还是不大的。
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如何提高手下军队将士的战斗力,训练出一套已经在实践当中经过检验的先进战法,那可就是一门大学问了。网首发
老夏等人,原本就是战斗力不强的屯田兵,老师的水平也就这样,能教出怎样的学生呢?
而光靠萧文明回忆后世的一些军事理论,搞闭门造车那一套,也肯定是不行的。
按理说,这个时候就要找有经验的老师傅了,可现在的萧文明既不认识会武功的高手,也不认识长胜的将军,实在是找不到靠谱的老师。
如果说大齐朝廷的军界里他认识人的话,那就只剩下金陵城的游击将军任当思了。
可问题是,金陵守军那样的战斗力和训练水平,就连萧文明现在的子弟兵都比不上,靠他们来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战斗力,那岂不是笑话吗?
所以说,有时候人脉决定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