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五十二章 多尔衮:全军直扑山海关!

盛世局面,都因山海关不在我手,隔断我大军进出之路。应趁此时机,迫使吴三桂降顺我朝,献出山海关。此是千载难逢良机,万万不可迟疑。”

多尔衮也抱同样想法,但是他暂不表明自己已经考虑成熟的决定,而是环顾帐殿四周,强自按捺住心头兴奋,向范文程洪承畴二人问道:“如何能够让吴三桂势末途穷,不得已而归顺我大清,二位先生有何意见?”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范文程说:“洪学士比我的想法高明,请他说出他的新主张。”

摄政王望着洪承畴问道:“我大清兵不再走蓟州、密云一带进入长城?”

洪承畴回答道:“现在李自成进犯山海,我大军应该从此转道向南,轻装前进,直趋山海。原来我们不知李自成为了拔掉吴三桂这根毒刺而东征之事,臣只想到第一步是如何进入长城;第二步是在山海与北京之间占据一坚固城池屯兵;第三步是击溃流贼,占领北京;第四步是招降吴三桂,迫使他献出山海关,打通关内关外的大道。如今军情变化,以臣愚见,请摄政王将原谋划的几步棋并为一步走。也就是说,将招降吴三桂,打通山海关,击溃李自成,并成一步棋走。王爷睿智过人,遇此意外良机,何必再像往年一样,走蓟州、密云一带的艰险小路,替吴三枝独战强敌,留着他坐山观虎斗?”

多尔衮不觉将两掌一拍,脱口说道:“好,你说到了我的心上!”但马上又问了一句:“倘若吴三桂仍然忠于明朝,不肯投降,我军岂不被挡在山海关外?”

洪承畴已经胸中有数,立即回答说;“依臣看来,吴三桂并非明朝的忠臣,只是借忠于明朝之名对我朝讨价还价耳。如摄政王在此时处置得当,使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投降我朝,可不费过多的唇舌。”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真有心做明朝忠臣?”

“当流贼过大同东进的时候,崇祯下旨调吴三桂去北京勤工,蓟辽总督王永吉也亲到宁远催促。崇祯既下旨叫吴三桂赴京勤王,又命他不要舍弃宁远百姓,此系崇祯一大失策。但是当时吴三桂手下有七八万精兵,可以分出两万人护送百姓,他亲率五万人疾驰入关,再从山海驻军中抽出三千精兵,日夜兼程,驰抵北京,代替太监和市民守城。倘能如此,一则北京必不能失,二则守居庸关与昌平的明军士气为之一振,不会开关迎贼。所以单就吴三桂借保护宁远百姓之名,不肯迅赴危城,以救君父之难来看,能够算是忠臣么?”

多尔衮轻轻点头:“说得好。再说下去!”

洪承畴接着说道:“倘若吴三桂真是大明忠臣,当他知道崇祯殉国之后,应该立即三军缟素,一面为崇祯丧,誓师讨贼,一面号召各地义师,会师燕京城下,义无反顾。然而吴三桂一没有为崇祯痛哭丧,二没有号召天下讨贼。直到南蛮商人送来粮草军饷这才下令全军戴孝!可见他一直举棋不定,鼠两端,私心要保存实力是真,空谈恢复明朝江山是假。臣建议王爷趁此良机,迅向山海关进兵,迫使吴三桂向我投降,献出山海城。倘若我不迅迫使吴三桂投降,一旦山海城被流贼攻占或吴三桂投降流贼,李自成留下少数人马据守山海,大军迅回守北京,我军此次的进军目的就落空了。”

多尔衮惊问:“吴三桂能够投降李自成么?”

<

相关阅读: 夏油有个五条同款学生男主总脑补我暗恋他(快穿)道侣总以为我渣了他Npc的男人[无限流]NPC中我最野[无限流]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小厨神[快穿]我在大佬身体里胡作非为有名我成了宠妻狂魔的小祖宗我家夫人路子野从八百开始崛起无尽维度的乐园重生之热血彪悍我真不是法爷皇叔甜宠:毒妃是戏精穿成男频的炮灰反派[快穿]这个世界的文娱有点怪穿成真千金后亮瞎了他们的眼司笙凌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