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9章 十拿九稳

这倒不是郑成功或瞿式耜的天赋不足,战斗力不行,林啸发现,他俩的搏杀能力不是很弱,恰恰相反,是很强——太强了。

每次交手,他俩一言不合就开打,往往黑白双方数块棋纠缠在一起相互厮杀,直至尸骨累累,不死不休。

而在攻杀过程中,他俩表现出的计算力,都很强,可见,他们的棋力并不弱。

但是,以林啸来自后世的眼光看,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时代的围棋理念有着很大的欠缺,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大局观太差。

经过观察,他们最大的不足,是能战即战,不能战也要战,几乎没有隐忍退让的习惯。

尤其是那个瞿大人,虽年事已高,棋风却极为刚猛,貌似压根不管什么叫做“弃子取势”,总之就是一子不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林啸看来,他俩在许多时候的搏命厮杀根本毫无必要,盘中有许多的机会,换做他来下,完全可以稍作退让,争抢先手。

这可是很重要的围棋谚语——“宁弃数子,不失一先”啊!

盘中那么多大场不去抢,却孜孜不倦地在某个局部纠缠不休,这,是什么意思?

每每看到这里,林啸总是疑惑不解,腹诽不已。

当然,林啸也看到过,他俩偶尔也有争先取势之举,只不过很少,只在极为明朗的时候才有此举。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这使林啸顿悟——不是郑成功他们不懂棋理,他们其实也知道取势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时代的缺陷,他们对于以及行棋效率的理解,实在太落后了。

自学棋开始,就建立起的“寸土必争”的理念,使得他们很少愿意承受太大的退让,即便在林啸看来,这种退让,与即将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而他林啸自己学棋的时代,围棋理念基本是从日本反哺回国内,再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发展而来的,这个时代的围棋水平,早已突飞猛进,处处讲究行棋效率。

……

众所周知,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之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有“尧造围棋教子丹朱”的传说,更有“一局烂柯经数代,人间隔岁未悠悠”的故事流传。

最终,围棋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技艺,更成为了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比如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自唐代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围棋逐渐越出国门,向周边民族传播。

&ems

相关阅读: 林浩沈惜颜弃妇扶摇录宫洺乔诗语陈东阳和林诗曼免费阅读第五月玄奕澈我生为王妖孽奶爸在都市叶辰上门赘婿岳风徐方郑秀兰酸梅神兵奶爸王者废婿岳风神级狂婿岳风人中之龙小妖怪超绝萌爸叶凡唐若雪神武仙踪叶辰楚灵儿秦立楚佳音至尊苏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