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事实证明,前世听那些老人所言,还是多少有些不靠谱。
上学的时候也没怎么关注过这些生意的事情,一直一心读书想着吃公家饭。
他真正做生意也是九十年代才开始,早一批下海发财的人刺激了他。
没等军子继续发问,逢上去乡街上赶集的人回来,看着毛驴背上挂着大袋小袋的米,几个农村老娘们儿立刻嚷嚷起来。
“欢子,俺看这些东西哟,得好几块钱呢,咋的?今天发财了?”对面的冬梅婶看那二斤肉眼都冒光。
“婶子,我昨个抓了不少黄鳝,今天去换了点闲钱。”
八十年代初,叶欢估计着政策应该放宽了不少,索性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敞开了说:“你回去问下柱子和叔,要是有功夫也去地里抓点黄鳝,泥鳅,我全收,黄鳝两毛,泥鳅一毛五。”
“欢子,你说的都真的?”
冬梅婶难免有些兴奋。
“这眼看着秋收都快要完了,俺家那口子成天守着晒坝晒谷子,左右也没啥事儿,你要是真收,俺下午就让他给你送。”
叶欢看了一眼这女人,如果接收到的那些记忆没出错,这抢话的应该是来松他媳妇。
“行不,欢子。”来松媳妇和冬梅婶子都急忙问道。
“都行,来多少我收多少。”
暗自摸了把兜里的那点家当,沉吟了片刻后,叶欢又开口:“要不你们也可以跟我一起去县里卖,左右就费点时间!”
军子一听叶欢说这话,差点急了眼。
要是把别人带到县城里,哪还有他哥俩啥事儿?
这些人没一个是傻的。
冬梅婶子说道,“你这孩子客气啥,谁有那脚磨功夫去县城,几十里地呢!”
这年头虽然也有做生意的,可顶多在镇上卖卖小菜,水果。
去县城都是两眼一抹黑,老思想作怪,没人敢担风险去县城。
再说好十几里地的,哪是那么容易好去的,谁家也舍不得自家孩子吃这苦受这罪。
几个老娘们都想着,估计这叶欢家里怕是穷得只能喝凉水了,才去冒这个风险。
有现成的捡,谁愿意去担着投机倒把的风险。
几个老娘们心里都念叨着,她们这种清清白白的人家,可不能去做这种丢人事。
田里黄鳝虽然多,但大部分人都是顺手就抓了,像军子那样,干活儿时候抓个十来斤的。
这点数量,说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