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商,必须得尽快与其他国家建立起商务上的往来。这不仅仅是为了通过海上贸易获取财富,更是为了敦促朝廷大力发展海军,同时,也可以从别国购买一些先进的农业用具,并从别国引进一些高产的作物。
这个时期,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而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农业方面的改革。虽说大清与英国的状况不大一样,对方有些有用的经验,还是能够借鉴一下的。
眼下大清重农抑商,采用的是小农经济模式。然而小农经济终究脆弱,若是老天爷赏饭吃还好,一旦遇上个什么□□,导致土地欠收,百姓吃不上饭,就极易引起民变。纵观历史,底层农民揭竿而起,反叛朝廷,多是因为吃不上饭引起的。面对这样的农民起义,一味镇压是没有用的,唯有让底层的百姓能够吃饱饭,他们才不会铤而走险。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看起来很是美好,但太过脆弱,如若可以,芃芃也想对这种经济模式加以影响,促使其成为更复杂、更多元化的经济模式,如此一来,抗风险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加。
当然啦,若是大清能够在英国刚刚步入工业革命的时候积极偷师跟进,在这一块儿上也赶上来,就更好了。
芃芃毕竟不是什么政治家,在大清,前朝之事按理也没有她说话的份儿,她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利用自己对乾隆的影响力,通过改变乾隆的一些想法,来达到改变国家大方向的目的。
如果让芃芃自己选,她甚至不想被动地等着英王发来通商请求,而是希望乾隆能够主动地去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当代海上强国建立贸易往来,毕竟主动出击便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眼下英、法、西等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正处于“七年战争”之中,与此同时,正在崛起中的普鲁士(德意志北部)、奥地利也在与神圣罗马帝国争夺权柄①,大清完全可以作壁上观,浑水摸鱼,攫取更多的好处。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没有尝到足够的甜头,别说让乾隆主动出击了,哪怕是劝他被动接受,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
罢了,看来还是只有等英王主动向大清发来通商请求,芃芃才能够有所行动。
有一点让人觉得颇为奇怪,为什么“历史”中是英王而不是别的国家向大清几次三番发来通商请求。要知道,在康熙时期,康熙皇帝在欧洲诸国之中,与法王路易十四互通有无最多,乾隆受其祖父影响,也把法国置于欧洲其他国家之上②。
芃芃私心里揣测,多半是因为乾隆年间,对应的恰好是英国高速发展的时期,英国的崛起标志着老牌霸主西班牙等过的衰落,在自顾尚且不暇的情况下,西班牙等国哪怕看出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帝国有着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只怕也暂时顾不上这头了。
至于在欧洲诸多国家之中相对来说最受看重的法国……近些年在与英国的战争之中,应该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芃芃没有记错,如今在位的法王是路易十五,他的继承人路易十六,在乾隆晚年之时,会因为一场大-革-命而被送上断头台,波旁王朝自此覆灭……
&ems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