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郡的景象与去年没什么不同还是那些城、那些土地但又好似渐渐有了变化。
铁官城的炉火大半年之前已经全部烧起来了。整座土城上空日夜烟雾沉沉黑灰乱飘连附近的树梢上都是一层灰。
有些土窑的顶部缝隙里在冒黄色的烟那是预炼铁矿石的窑。更多的椭圆形炉子是汉朝高炉每个高炉的顶上都黑烟腾腾下面开着四个风口水轮带动的鼓风机“哐当哐当”在摇动木轮磨出的“叽咕”声令人牙酸刚来这里的人会不太习惯。
有些水排坏了、要换新的便有二三十屯民守在附近轮流去拉动皮橐直到水排恢复运转。
整个场面就像工厂作坊一般。但这里所有的东西百年前的汉朝就有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只不过官员们找到了有经验的人在这里建造起了新作坊而已。
城角里还有一个炉子下面的炭火在鼓风的时候已经烧到了外面上面高高地放着个灰陶大缸铸铁被烧得半融之后便流到下面铁池里几个人在那里拿长铁棍不断搅动还有人撒混合的泥粉进去。
这些经过翻炒的铁料有一部分会拿去锻造铠甲甲片郡守宣称武库的甲胄保存不善要新造一批铠甲。但大多铁料则直接送到各城的铁匠铺立刻锻造成犁头。
舒水北岸的郡守部曲兵屯首先用上了曲辕犁。
刚刚从部曲将的军寨回来的一个私兵士卒祁大更是在今年初就第一批用上了新犁。
此时他一边沿着田亩间的小路步行一边正看着手里的一块竹片、念念有词。
竹片是教书的佐吏发的上面有几个字。祁大要在十五天内将这些字的笔画、在地上抄写记住还要记得怎么念每月朔望都会检查。
这只是朔望的差事另外他隔天还要步行一里地去屯寨、下雨便往后延在那里训练排队、使用刀矛和弩等手艺。还不管饭快到中午屯长就会叫大伙回去。
但祁大没有怨言在大冬天里他反而红光满面。
此时的光景他实在没什么不满意的。想想前年冬天、他家还是民屯的屯户时候记得那时下了雪一家人晚上冷得发抖白天还得干活像这种快中午的时候、早已饿得两眼发花了。
当年祈家在民屯分了四十多亩地(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人们计算面积是以一步见方为单位二百四十个单位就是一亩)家里有祁大夫妇、未娶妻的二弟加上老人孩子总共六口人剩下的粮食不太够吃一年。
最好的田用来种稻谷和宿麦风调雨顺没遇到天灾的时候一亩每年收成、舂得两石多米(一石约三十公斤);坡上的旱地主要种些豆、粟、麻、桑等。交田税六七成剩下的粮食已不太够吃。
特别是祁大等汉子要下地干重活拼了老命才能侍候好四十多亩地。他们吃得多只能多煮一些菜叶、以及能食用的树叶草根才能勉强把肚子填饱。妇人更是只能忍饥挨饿让男人多吃一些、才有力气耕田干活。
这还是好年生若是遇到天灾那便更惨必定会死一批人。祁大的弟弟祁三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