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虽然不是御前大臣了但是他依旧是南书房大臣可以名正言顺的陪在老皇帝的身旁。
说句心里话不当御前大臣之后玉柱觉得一身轻松。
至今为止御前大臣仅仅是差使而不是官职。
但是御前大臣的责任太重了不容稍有懈怠。
上次行宫里走水烧了龙巢之后康熙盛怒之下除了玉柱之外把所有的御前大臣都给换了一遍。
只是换了人之后康熙又后悔了。
因为这些人都是新来的并不熟悉康熙的起居习惯。
于是玉柱每天都以陪下棋的名义被老皇帝叫到了青阳书屋的偏殿里办公以便新任的御前大臣们随时来咨询他。
这一日注定有大事要发生。
御前传事大太监张鸿绪亲自捧着一大叠的奏折送到了玉柱的桉头。
为了保密凡是从御前送出来的奏折都被搁到了黄澄澄的锦匣之中并上了锁。
钥匙就在玉柱的值房这边谁来当值就归谁掌管。
这是一般性的奏折。
若是密折那就不同了。
密折也是两把钥匙一把在康熙的手上一把在外臣的手上。
送密折的匣子加了封条之后只要中途被打开过必定会留下痕迹。
今天康熙叫了“第一起”之后连续见了十几位官员。
这年头的皇帝别看大权在握其实异常之辛苦。
除了很无聊的请安折之外康熙每天至少要亲自批阅一百八十份折子。
这一百多份折子是最少的情况。一般而言200-300份折子才是常态。
康熙为了偷懒便把请安折一股脑的都扔到了玉柱的桉头。
请安折里边说的不全是拍马屁的废话玉柱倒是喜欢看的。反正又不能翘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各地的见闻。
皇帝治理天下靠的就是各地官员们的奏报。
晚年的康熙异常之倦政看见奏折就脑袋疼却又不能不看。
老四就不同了他是有名的肝帝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就批了一万多字。
玉柱拿出钥匙打开了匣子拿出了里头的一叠请安折像是看报纸一般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外行们看到的是令人厌烦的马屁话成堆。内行看到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各地实情。
老皇帝正在召见老三玉柱对此浑不关心他一直沉浸在看报的气氛之中。
只是突然一声惊叫打破了青阳书屋里的宁静。
“万岁爷万岁爷您怎么了?”
“快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玉柱听出是王朝庆的声音他马上意识到只怕是老皇帝中风了吧?
这一次老皇帝的中风后果并不算特别的严重仅仅是右手不能提笔写字了而已。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