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奉上谕着玉柱署理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会典馆副总裁及明史馆总裁钦此!”
“臣儿玉柱领旨谢恩。”
玉柱接了旨意后便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历史上最年轻的代理礼部尚书和翰林院掌院学士。
大清之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其中汉臣掌院必须是正经的殿试进士出身。
玉柱是合榜之后的第一个满洲状元郎年纪虽然很轻任职资历却是足够的。
按照不成文的惯例欲任一部尚书必须在各部侍郎的任上轮转三次。
玉柱初任户部左侍郎迁兵部左侍郎再任吏部左侍郎已历三部之侍郎矣。
必须承认玉柱晋升尚书的资历已经足够了。
至于太年轻的问题嘛嘿嘿老皇帝想重用玉柱说他行他就行即使不行也要行。
毕竟江山都是老皇帝的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才是独揽皇权的巨大魔力。
御门听政之时吏部尚书富宁安当面反对老皇帝的决定。
老皇帝澹澹的说:“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朕八岁登基照样将大清治理的国泰民安岂有状元郎不能任掌院之理?”
这就是耍流氓了!
老皇帝故意抬出了他自己富宁安若要再辩就必然会掉入不敬老皇帝的语言陷阱里去。
吓退了富宁安后再无人敢多嘴多舌此事遂成定局。
和其余五部相比礼部属于是典型的清水衙门。
但是礼部的四个清吏司各有长期的油水可捞。
每次的油水都不多但架不住细水长流且名正言顺。
玉柱乘轿到礼部上任的时候现任礼部汉尚书陈诜领着礼部衙门里的大小官员们一起等候在了大门前的台阶下。
六部之中满人尚书哪怕是代理的也是正经的一把手汉尚书一律都是二把手。
玉柱这个署理礼部尚书乃是整个礼部衙门的最高长官完全勿庸置疑。
“大宗伯一路辛苦了。”见玉柱下了官轿陈诜率先迎上来深揖为礼。
陈诜的资历甚老又是博学的鸿儒他也快致仕了别无所求对玉柱自然是平礼相待了。
玉柱赶紧深揖还礼很礼貌的和陈诜互道了问候。
陈诜毕竟是有分量的平级同僚他和玉柱平等相交完全说得过去。
“拜见大宗伯。”礼部的四位侍郎一起长揖到地恭迎玉柱的到来。
玉柱赶紧的长揖还礼并无年轻上司惯有的傲慢。
“请柱爷大安。”这是满官。
“拜见大宗伯。”这是汉官。
满汉之间的行礼方式可谓是泾渭分明矣。
在众人的簇拥下玉柱进了他的公事厅。
在六部之中礼部尚书是专门管“礼”的尚书遂格外注重面子问题。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