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玉柱还在拥美高卧巡抚衙门的门房里已经坐满了候补的大小官员们。
在大清的官场上玉柱可以不见这些候补的部下们但是他们却不能不来巡抚衙门前坐班。
若是错过了补缺的机会那会遗憾终身的。
在大清从康熙晚年至道光时期全国的官员总数都维持在23000人左右其中文官15000人左右武官8000人左右。
这个官员总数和过亿的总人口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但是在康熙朝全国的候补官员们已经超过了8万余人用当时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候补官员“如过江之鲫”。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草民们的负担就很轻。
大清的官员虽然很少但是胥吏和差役却多如牛毛。这些人之中胥吏的俸银极少几乎无法糊口白役们干脆就没有俸银。
但是他们宁死也要待在衙门里当差赶都赶不走。
陕西并非文盛之地历年的进士都很少。所以全省的候补官员们大多是捐班或是荫封的出身。
吴江出来的时候抚衙的门房里正在开茶话会。
“我说玉宫保应该不至于这么早就见咱们吧?”
“是啊新抚台上任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到任的次日就升衙视事的。”
“可是咱们必须每日都来。”
“这位抚台大人来头可是不小年……”
“慎言慎言。”
“哦哦多谢兄台提醒。”
嘿嘿提醒的这位肯定是个明白人。
岂有在巡抚衙门里公然拿总督和巡抚说事之理?
吴江走到门房的门口大声说:“我家宫保大人吩咐了下来请候补道员以上的诸位大人跟我来!”
“是。”在场的二十几名候补道纷纷起身跟在吴江的身后进了抚衙。
吴江把众人领进了抚衙三堂的东花厅。
众所周知三堂内的公事厅就是玉柱本人办公的地方。
这些候补的道员们全都精神一振。难道说今天的运气甚好竟然这么快就可以见着玉宫保?
陕西全省一共有七个道员的官缺即:粮盐道、驿传道、汉兴道、潼商道、陕安道、神木道和榆林道。
但是候补的道员却有二十四名之多。
东花厅里已经摆上了二十几套桌椅和文房四宝。
见大家面面相觑的望着他吴江微微一笑说:“我家宫保大人吩咐过了陕西之事尤重粮储如何顺畅的运粮去西宁还请诸位大人坐下来慢慢的写。”
实话说在任的道台们办差的积极性肯定不如这些候补的官员们。
当年老四登基之后底下的官员们不肯听话他干脆大面积的任用候补官员们一对一的盯着在任的各级官员。
在任的官员若是干不好或是露出了贪污受贿的马脚很容易就被候补的官员们给顶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