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孩子见许非来,要打招呼,他摆摆手,示意继续操练。
俩人进营房,挺宽敞,硬板床,墙上贴着六七十年代的画报,桌上摆满了当时的报刊、《毛爷爷诗词选》和红宝书。
还有台带录像机的电视,随手拧开,新影出品的《西哈努克在中国》。
1970年,西哈努克外出访问期间,柬埔寨国内发生政变。这货便留在京城,成立民族团结政府,遥控指挥,并经常到各地参观,贡献了大量纪录片。
当时流传着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最红的电影明星-西哈努克!”
因为在大运动时,所有故事片都是大毒草,只有新影摄制的《新闻简报》和某些纪录片可以上映。
许非转了一圈,道:“你没在墙上画点画?就那个……”
他伸出右手,乘风破浪,“大海航行靠舵手!”
跟着拿本红宝书,攥拳怒视,“中国人民不是好惹的!”
“我想画来着,部队没让……”
姜闻大笑,道:“许老师怎么样?俩月,与世隔绝,作息等同,天天这么磨。这叫腌制。”
“那腌入味了么?”
“差不多了。”
说着,他冲外边喊:“进来,上课!”
一帮孩子呼啦啦跑进来,熟练的各找座位,每人捧着本红宝书。等了会,又一人晃悠进来,许非认识,海马的作家,叫苏雷。
“怎么个意思?”他问。
“上课不得找老师啊?汪朔负责拉人,隔几天一换。”
“讲什么?”
“讲传统。”姜闻道。
只见苏雷以营房为教室,搬个板凳坐前面,道:“这几天给你们讲了红宝书,堪称当时一切之纲领。吃饭、拉屎、斗争、结婚,通通要以它为纲。
甚至小孩挨打,都会来一句‘要文斗不要武斗!’
有的家长敢打,有的真就不敢打,除非能想出能反驳的语录来撑腰。
学这个,是让自己尽可能沉浸到电影的氛围中。我该讲的都讲了,今天没什么内容,你们挨个说一句自己喜欢的吧,谁先来?”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