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刀剑弓箭等武器避免百姓拥有军队的装备力量更容易造反的传统统治国策形成的社会现象。
但两大汉身材如此高大却不笨拙,步伐很灵活身手堪称矫健,证明基本功扎实,显然打小习武并下过大苦功。
有了这功底基础,身体高大雄壮的优势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力量本身就是武力实力的一种体现和保障。只要不是怼上那些能无视他们力量优势的少见高手(包括暗器和弓箭),二人勿需多高的武艺,只强横的力量和吨位就不难碾压对手。
此时,抢先冲上去怼两巨汉的朴刀军官果然是有实力才有自信,仍在凶恶缠斗不休,威胁不减。
但追随他上去围攻的那些军官已多人或死或伤退下去。
巨汉的铁棍铜棍粗长沉重,抡起来威力可怕,就是碰到一下也容易重伤,若被结结实实砸实了......那些还有命退下去的军官或手臂,或肩胛.......无不骨折,战斗力直接废了,至少此战是没用了,那些没命退下去的死的就惨了,脑浆崩裂如碎烂的西瓜,甚至整个脑袋都被打没了,其他的如胸骨打塌深陷,破碎的肺腑.......混着大量鲜血仰天喷泉般喷出口......
两巨汉配合默契的凶暴可怕,着实震得官兵不轻,普通官兵根本不敢上前偷袭或围攻讨便宜。
两巨汉硬是凭着两人的力量压下了官兵攻势,挽回了些部下的被动。
但这仅仅是一时。
官兵是本地的一州之兵,尽管大宋并州并大力裁减了地方军以减轻财政负担,但本州军马仍有近两千,这次只是来了一千多些,而主要将领却都来了,兵马都监亲自带队,未着甲,平常武官官服打扮,看样子是个精通打仗的文官担任的武主官,其它的真正参与陷阵厮杀的,第一将,第二将,第三将......加上大大小小军官,来了不下二十人(大宋军制特色,叫将的不一定是将军,比如十人将,百人将,都是小小兵头,只有具体将级官职名称的或是有资格第N排号的才是真正的将军,比如折家军将主折可求,他的官号叫河东第一将,这是边军特色。内地军第一将不一定是将主,多是副将或先锋大将或资历老的重将。小小兵头也能叫将,这其实是宋王朝以文治武对武官委婉的进一步轻贱打压。)
战斗力强大的山贼头领只有两个人。官军来的将领却众多,一看上去的没收拾了贼头,有武将高叫请战下马杀上山去。那文官样都监也立马加派了将领压上去进一步加强对两山大王的围攻,力求快速收拾掉这两贼人主心骨,取得胜利......
又冲上来十几位官将围着猛攻,
两巨汉虽天赋异秉,消耗战斗至此却也是有过人勇猛也吃不住劲了,在赵岳的眼中开始陷入被动挨打、胸口猛烈起伏喘息,寒冷中也汗出如浆,身手渐渐失去矫健,棍法凌乱,步伐沉重,最危急的是开始受伤,披铁甲也多处见了红......
&ems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