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了起来。
这名锦衣男子正是本次文会的主办人,大明朝的魏国公徐鹏举,年约二十七八岁,生得倒是相貌堂堂。
“见过魏国公!”杨维聪带头,一众举子纷纷拱手行礼。
徐晋不禁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位魏国公竟然如此年轻。
徐鹏举朗笑道:“诸位才子不必客气,请坐!”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一众举子闻言按座次落座,这回陆鈛倒是不敢造次抢坐第一位了,规矩地坐到第三位。
众人落座后,魏国公徐鹏举便笑道:“本国公先给诸位才子介绍一下几位贵宾。”说完目光望向左手几案旁的两位,介绍道:“这位英国公张伦!”
几案后一名衣着华贵的青年当即微含首点头,这名青年看上去比徐鹏举还要年轻,估计才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脸招牌的纨绔笑容。
众举子连忙站起来行礼,口称:“拜见英国公!”
英国公张伦笑嘻嘻地摆手道:“诸位才子不必多礼,本人今天只是来凑热闹蹭酒喝的。”
这货笑嘻嘻的,倒是没有半分国公的威仪,不过给人的感觉倒是很亲切。
徐鹏举继续介绍英国公旁边的中年男子,此人同样是个勋贵,武定侯郭勋,侯爷的爵位比国公低,座位自然排在英国公张伦后面了。
徐鹏举介绍完武定侯郭勋后,目光便转向右边的几案,这同样坐了两人,看穿着打扮应该是文人,估计是充当评委角色的文坛前辈了。
果然,徐鹏举介绍道:“这位乃都察院右都御史萧淮萧大人。”
“见过萧大人!”众举子立即起身行礼,态度比刚才向两名武勋贵族行礼还要尊敬。
公候虽然尊贵,但有名无实,但都察院都御史就不同了,实打实的实权人物,而且都察院乃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权力非常大,地位与六部等同,而左右都御史(正二品)正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地位几乎与六部尚书相当。
萧淮约莫六十岁许,捋着长须微笑道:“诸生不必多礼。”说完目光温和地扫过位于首席的徐晋。
萧淮因为上书揭发宁王的不法事有功,所以去年宁王之乱被平定后,天子朱厚照晋升他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直接连升了两级。
而这件功劳无疑是巡抚孙遂送给萧淮的,因为当初孙遂命人把宁王私制的玉玺秘密携进京后给了萧淮。萧淮按照孙遂的计策,找到皇上身边的红人江彬帮忙,将玉玺送到了天子面前,随后自己上书弹劾宁王,成功把宁王和钱宁一党干翻。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