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畏艰险路遥,跨海而去了。”
说穿了,现在明朝的对外殖民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为主——也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殖民。除了作奸犯科被逮着的流放犯,其他人大多是揣着个发财梦出海的。到地方后,无论是经营农场,捕猎毛皮动物,开办各种作坊商铺,还是寻找黄金,目的都是为了发洋财,而盈亏自负!
而为了发洋财出去的明朝人当中,就有不少是攥着本钱的主儿,有些是财迷心窍的商人,有些是权贵家里没有继承权(爵位)的学渣儿子。有了他们的本钱和管理,大明朝廷在殖民地的投入就小多了——不仅是投入的本钱小了,管理的压力也轻了。殖民地距离本土动辄万里,来回一趟就是一两年,管理就是个大问题了。
朱皇帝上哪儿找那么多既能干,又清廉,而且还不怕苦、不怕死的官员去殖民地管理官有经济?想想就知道不行,让人贪没了他都不知道啊!当然了,他如果想走西班牙式的殖民路线另当别论,但是落在大明手里的地盘和西班牙人早年捞到的地盘不一样,没那么大油水,必须得投资开发,然后才能有收获。
而且大明本土人口太多,眨眼就得两亿了,不是西班牙那样才几百万,所以必须向外输出,这就需要在殖民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
所以大明的殖民地开发,就不得不依靠万恶的资本和封建领主了,其中封建主的本钱也得自筹。在这种模式之下,大明朝廷本身对殖民地的投入就非常有限了,对大明朝廷而言,殖民的成本是很低的。
成本很低,才能做大啊!
要是殖民的成本太高,殖民事业就会亏本,亏本扩张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了,这种低成本殖民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缺点就是很难控制无利可图的地盘,而且大明和这些藩国之间是用经济利益捆绑起来的。经济利益一致的时候很好,很团结。可是经济利益一旦发生冲突,那么早晚得闹翻。
“不成不成,”李继成已经在摇头了,“额不是当奸商的料,额这个实在,不会那些坑蒙拐骗的伎俩。”
大顺抑商,自然要突出商人的奸诈了。李继成打小就被灌输商人奸诈,工匠油滑,农民本分,士人(府兵)忠勇的概念,所以张嘴就是这样的话,完全忘记了今天的座上宾马特索尔科和布鲁斯.迪门都是他口中的奸商。
被皇太孙指着鼻子骂奸商,马特索尔科和布鲁斯.迪门当然是很不爽的,他们俩再奸也没李继成奸啊!
两个洋鬼子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决定要坑李继成一把了。
“如果皇太孙殿下不会做生意,又想从海上获利,”布鲁斯.范.迪门现在接过了话题,对李继成说,“那不如去抢吧!”
“抢......”李继成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这倒是祖传的手艺,但他家的这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