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来的婚礼制度一直都不曾改变,直到大唐也是如此,婚配分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到了近代,一般管这几个步骤叫:提亲、合八字、过大帖、送彩礼、算日子、接媳妇几个步骤。
这六个步骤,前五个几乎都是双方长辈在忙活,只有最后一个步骤的主角才是新郎新娘二人,当然,最后一个步骤才是重头戏。
从纳彩开始,必须有媒人出面,男方家让媒人带着礼品去女方家纳彩,此后的几个步骤也都有媒人。
唐代纳彩比较有意思,礼品是大雁,意思就是像大雁一样忠心一夫一妻,当然,比较穷的人家肯定买不起大雁,那就只有用鹅代替了,反正,鹅是大雁的驯化产物,实在不行用鸭子也行。
只要女方家长接过大雁,纳采这一关就算过去了,而第二个步骤问名,与纳采是同步的,只要女方长辈收下大雁,媒人就会再次拿出一只大雁,并询问女方的姓名。
女方长辈再次收下大雁,并将女方的姓名告诉媒人,顺带将女方的生辰八字一并告诉媒人,以便媒人交给男方,算二人的生辰八字,如此,问名这一关就过了。
男方得知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后,会找人占卜,若八字相合,则男方会找个好日子,让媒人带上第三只大雁,去女方家纳吉。
经过如此三个步骤,婚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纳征和请期,就是送彩礼和定下迎亲的日子,再然后,就是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去女方家接亲了。
纳征的彩礼种类非常繁多,包括五色彩缎、大束锦帛、成堆铜钱、猪羊牲畜、米面粮油、野味猎物、点心水果、奶酪油盐、酱醋葱姜等等,比现在的彩礼多多了,不过,还是后世人聪明,直接索要大量现金,不过,这也害苦了后世的男方家庭,可谓是倾其所有娶媳妇,因婚致贫现象极为普遍。
娶亲作为婚礼的重头戏,向来是最重视的部分,娶亲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
首先,迎亲是在黄昏的时候进行,这其实就是原始部落社会‘抢亲制’的风俗残余,当时,男女结合都是男方带着自己的弟兄们,去女方家里抢老婆,既然是上门打劫,那当然是趁月黑风高的时候最好,古代成亲礼仪,本来就叫‘昏礼’是黄昏的昏,而女子旁的昏是后来附会上去的。
既然大唐婚礼有原始社会抢亲制的残余,女方家自然要作一番准备了,各种刀枪棍棒分发到位,只要新郎过来抢亲,就是一顿棍棒招呼,而新郎还要陪笑脸,不能有丝毫的生气。
新娘的衣服比较有意思,是蓝色或深青色的婚衣,而并非大红色的,倒是新郎官可以穿红色的喜服,这也是‘红男绿女’这个词汇的由来。
新郎官进入女方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