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重要的。
一般人都会认为,只有弱者才会拼命的修建防御设施,而强者更愿意主动进攻,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有时候情况恰恰相反,强者更喜欢坚固的防御设施,而弱者却不愿意修筑任何防御。
比如,在苦难的抗战时期,小鬼子在华夏大地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属于比较强大的一方,但他们却在后方修筑了太多的防御建筑,各种炮楼遍布华夏大地。
而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华夏军民,却很少去修筑坚固的城池,这是因为,强大的小鬼子修筑炮楼防御之后,待在里面基本可以保证无后顾之忧,华夏群众武装根本就无法攻克这些坚固的防御炮楼,所以,在他们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非常喜欢建设这些防御建筑。
而华夏军民就不一样了,他们就算建设坚固的防御碉堡,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小鬼子有大量的火炮,完全有能力把碉堡给摧毁,若是士兵躲在里面就没有活路了,简直就是敌人的活靶子。
正是由于强势一方的小鬼子,攻击有火炮,防御不怕火炮,所以,他们才能在华夏的土地上嚣张横行,而抵抗的华夏军民,又有没有攻击的火炮,攻击的时候不能破坏炮楼,防守的时候有碉堡也是活靶子,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制造防御建筑了,多造枪炮和炸药类的武器,才是华夏军民取胜的关键。
而此时的大唐,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而所要面临的所有可能的对手,都没有强大到足以摧毁混凝土的装备,所以,大唐兵马在驻守的地方修建防御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用最小的兵力,守住最重要的位置。
当然,李安不会仅仅留下防守的部队,还要留下许多官员和各方面的人才来经营港口,如此好的港口,若是仅仅为了威慑周边而军事存在,那就成了大唐帝国的负担了,毕竟,再少的军队也是要耗费国家财政的,若是为了守住这个地方耗费财力却不能从这个地方获得足够的好处,也就是纯支出无收益,那么,存在的意义就会降低。
华夏的很多王朝,之所以会放弃边远地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某些地区的存在,极大的拖累了中央财政,因为不少偏远地区的民风比较彪悍,生产力比较低下,能够缴纳的税收很少,若是随意增加税赋,则会激起民变,朝廷还要调集大军前去平叛,损失就更大了,而一个朝廷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若是遇到灾年,朝廷入不敷出的时候,就会考虑把收入低但支出太大的土地给放弃掉,或者把那里的官员和军队全部撤走,让当地的豪强自己去管理,只是在名义上服从朝廷就可以了,如此,可以极大的减轻朝廷的负担。
也就是说,一个王朝的物理边界,取决于这个王朝的财政平衡点,一般在帝国的核心区域,收入必然是大于支出的,而在边界等远离帝国核心的区域,收入就远远弥补不了支出了,但只要朝廷还能撑住,一般就不会选择放弃,可若是朝廷财政逐步紧张,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选择放弃部分耗费财政太大的土地了。
比如,当今的大唐朝廷,在李安推动工业化之前,财政显得颇为紧张,北方的几个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