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官府对海汉这群异国来客持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感,反对派的态度甚至还一度表现得比较强硬,认为海汉的到来形同入侵大明,理应要将其逐出山东才对。但民间的看法却偏向海汉居多,原因无他,海汉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月,就基本解决了困扰福山县数年的两大问题:土匪与难民。
对于缺兵少粮的地方官府来说,在得不到朝廷全力支持的状况下,仅靠自身力量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几乎不可能办到,而且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太能见光的原因,使得这两个历史遗留问题长久留存于登州境内,福山县的状况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在这个乱世中,有实力自保的地方豪强毕竟只是极少数,当官府无法给予足够的安全保障时,没能力的人只能选择逃离家园或是逆来顺受,而一些有家底有想法的人自然会设法寻找新的靠山——比如不久之前刚用万家军作为祭品来证明了自身实力的海汉人。
在本地人看来,海汉远没有土匪武装和那些驻扎在登州境内的外地军队所造成的威胁大,他们来到福山县之后并没有凭借武力向本地人逼征粮食和钱财,反倒是在自掏腰包解决本地难民的吃饭问题,同时主动出兵驱逐了万家军,基本恢复了福山县境内的正常治安状况。胆大的地主乡绅与海汉接触之后,便很快发现这群人做生意的兴趣远比打仗大得多,而且双方有很多契合的利益共同点,比如在土地所有权方面的合作就是其中一方面。
山东这边的情况与南方不一样,由于前两年发生在登州的叛乱,大明朝廷对这边的安全状况是比较敏感的,如果海汉采用以前在南方的做法,在地方上大举吞并土地,那极有可能会引起大明的敌视,并因此而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海汉应付这种局面自然也有另一套成熟的方案,那就是联合地方上的地主阶级,在农业开发和经贸方面进行合作,简单说就是推广海汉所擅长的农场体制,利用合作来实现对本地农业生产和社会体系的间接控制。而海汉所能提供的帮助除了农业技术和启动资金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协助地主阶级完成战乱之后的土地兼并,这对于本地的地主们来说绝对是一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难道就不担心现在扶持这些地主扩张,以后会变得尾大不掉吗?”田叶友听完陈一鑫的解释之后追问道。
“怎么去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让他们慢慢转换效忠的对象,那就不全是我们军方工作了,得让宣传机构和民政部门去挑大梁。”陈一鑫摊手道:“南方跟我们合作的权贵不少,不是也有很多人慢慢就加入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吗?无非就是利益相关,只要与我们的利益一致,那自然就会维护我们。”
“说得也有道理!”田叶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陈一鑫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不过他旋即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上:“那户打算找你联姻的乡绅,应该也有不少家底吧?”
陈一鑫道:“如果以家产而论,那大概的确算是县内数得上号的大户了。这家人在登莱之乱的时候就搬进了县城居住,直到我们最近把万家军清除之后才搬回自家宅院。”
田叶友道:“说真的你如果要长期在华北地区驻扎,在地方上寻找合适的人家结亲也不是坏事,至少能有家人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