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都打起了精神。
在这种学术氛围极强的审听环境中,这样的处理的确应该被引起注意。
坐于观众席正中央一排的迪朗格目不转睛的看着舞台上的表演,至少到目前为止,音乐还是在他的中有序的进行着。
何静在第八边走回归了那种坚强有力的演奏,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渡到以三连音伴奏的变奏九,钢琴饱满扎实的音色以八度和弦为第十变奏末日主题再现做足了准备。
带有一丝爵士风格的切分节奏在维持不变的a小调末尾将音乐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接着一个轻柔的弱音再度来开了下一主题的序幕。
台下已经适应了这种毫无间隔的句尾过渡。
秦键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即便他将二十四个变奏分为了三部分,但是他依然在每一个变鄹结束的事后做一个结束的陈述。
他把每一个变奏都当成了一个单独的个体来看待。
可何静的演奏逻辑已经很好的告诉了大家——她先将某几个变奏合并到一起放进一个口袋中,把它们当成了一个完整的乐段,然后再用一种近似于理智的处理方式,只凭借着对于音符的掌控营造出一种饱含着强烈情绪的表演来加以诠释。
其中在加上一个间奏曲,使得整个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感觉。
至少听到目前,一切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秦键忽然想到一种可能。
“这是否也算是一种二度创作。”
他沉思了起来。
虽然舞台在音符和声的呈现上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从对分句结构的调整来看,这已经完全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变奏曲演奏形式。
也算是既保持了拉赫作品的原有风味的同时又突出了新特点。
再联想到这次研讨会的主题,秦键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这样也能解释的通她在引子部分的f?3的处理了。
就在他思考的过程中,音乐已经来到了第十七变奏的尾声。
带着一丝小小的担忧,秦键目光再次凝视到钢琴前。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何静为什么会在第十八变奏会出现心理障碍。
第十八变奏作为整部作品最为核心的高潮部分,本就采用了一种倒影式的变奏手法,需要极强的感情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