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选手们会在音乐之余去思考。
而评委们必须要在音乐表象之下寻找蛛丝马迹,因为那里隐藏着选手们的小心思。
比赛已经进入了第一轮,评委们审视选手的角度已经不仅限于选手们的基本技术和现场发挥,至少在这一轮他们会在选手完成技术表演层面之上再加一项考核——音乐处理。
音乐处理即作品内核的表达。
而从作品的角度出发。
在肖邦众多的练习曲中,革命无疑是最激动人心、最能表现肖邦音乐内在张力的练习曲作品。
以单主题为原则以一贯到底的曲目风格让这首作品成为了肖邦大赛的常客。
几乎每一届参赛选手中都有超过两以上的选手会在初赛或第一轮里演奏这首作品。
通常提到肖邦这首op10中的‘压轴之作’就避免不了说到此作的诞生是源于那一次突发的革命事件。
华沙沦陷,一场生灵涂炭。
那么诞生在如此一种厄运下的作品究竟该如何来演奏?
演奏者们又该从什么角度出发去体会诗人创作之时的情绪?
这都可以归属到现代钢琴领域内的专业问题。
市面上人们可以听到各个时期的各类钢琴家的演奏版本。
不论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科尔托还是二十世纪下半页的鲁宾斯坦,或是后来的历届肖邦大赛冠军。
只是其中少有被所有人都奉为绝对经典的版本。
这其中有时代背景的因素,有钢琴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录音技术层层变革的因素,甚至还有演奏家们不断自我否定出新的因素。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说明这首作品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一首作品,每一位选手、演奏家、评委都有自己心中的想法。
‘无尽的呐喊到无声的绝望‘——是秦键现阶段对这首作品的理解。
他将作品的情感与思考全部浓缩到了右手的高音声部。
在高音声部的两种技巧中,八度与和弦他全部采用了一种‘向下推‘的运力方式,缓冲下键。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演奏技巧,他没有在初赛阶段展示过这一演奏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