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即使杜威比较相信李亚新,这个时候也不能表现得太过刻意,在贫民区转到中午,才说道:“这里差不多了,我们去别的地方吧。”
“杜先生想去哪里?”李亚新问道。
“码头吧,了解下以色列对沿海的封锁情况。”杜威看似很随意地说道。
李亚新自然没有异议,带着杜威前往码头。
如果陈卓是个谨慎的特工,发现写有暗号的帆布丢失不见,肯定会选择第一时间离开这里,杜威找到第二个暗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杜威还是想试试,他并不企望能够找到暗号,而是希望能找到陈卓曾经在这里的蛛丝马迹。
说是码头,但这里并没有什么货运,有的只是几艘破烂的渔船,也看不到多少人。
“只有这么几条船吗?”杜威问道。
“现在是白天,渔船都在外面捕鱼,这些应该都是待维修的。不过,就算其他渔船,状况也好不哪去。”李亚新解释道。
杜威点了点头,目光在码头上睃巡,看到有几个盖着帆布的箱子,和帐篷上的补丁没有什么区别,想来那个老妇人就是从这里找到的材料。
确定材料的来源,杜威便如同之前一样开始了调研工作,在李亚新的翻译下,和码头上的渔民交流。
他向渔民询问的都是关于以色列封锁沿海方面的问题,还有他们对巴以和平的想法,把渔民的话全都很正式地记录下来。
“亚新,你帮我问问他们,之前是不是也有外国人来采访调研,他们对我们这些人都是什么看法?”
杜威提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正常,李亚新也没有怀疑,向渔民问了起来。
“外国记者倒是有不少来的,但是像这位先生这种调研,我们倒是第一次遇到。至于看法嘛,我们并不觉得他们能帮助我们什么,我们是被世界抛弃的人。”
渔民的语气带着点点忧伤,他的表情却很平静,似乎已经过惯了这种生活,给人种逆来顺受的感觉。
“记者们经常来吗?都是哪个国家的?”杜威问道。
“还可以吧,几乎每个月都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渔民突然拍了下头,“对了,前些天还有个华夏的记者,在这里住了好几天呢。”
杜威眼中闪过一道亮光,表面上却笑道:“我可不是华夏人,我是加拿大籍。说起华夏来,似乎很少向加沙派记者,听你这么一说,我对他还真有些兴趣。请问他是什么时候来的,现在还在吗?”<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