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纽约狂欢。
早上八点,近300家贸易所不约而同地开启店门,猬集在华尔街与新港区的纽约人疯狂涌入。
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SELL-OFF,店员们表现得措手不及,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不到九点,以德雷克贸易所为首的五折贸易所开始大面积地售罄,欲求不满的人流迅速转向七折、八折,接着又蔓延到九折。
零售与百货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纽约的商人面前,光照理事会聚集在华尔街杜可夫商会大楼的顶层,老家伙们一个个目瞪口呆。
西班牙的佩拉明是所有人中感触最深的。
他目光如炬地看着脚下涌过的人群,那些黑人、白人、印第安人,穿着麻布、棉布,也有被挤乱的礼服,每一个都是满载艰行。
时不时可见挤倒的,拌腿的,全不顾自身的仪容,生怕往来的人流顺走他辛苦抢购的物件。
“如果……”他指着一位连撑裙都挤变了形的中年淑女,“如果我在上城开一间零售的市场,在里面摆满日用百货……”
“你首先得拥有低成本的渠道。”洛林笑嘻嘻地补充,“欧美线的贸易所溢价一般是30%-50%,少量稀缺品才能达到100%。你如果能把溢价压到10%,肯定能生意兴隆。”
“10%?”佩拉明瞪大眼睛,“去掉税收我的船队不是成了中产和穷人的搬运工?万一再出现一些事故,难道我还要承担亏损?”
“那就没办法了。”洛林耸耸肩,“中产和贫民对零售的需求一直都有,但今天的盛况可不是需求带来的,是廉价。没有廉价,他们依旧会克制购买的欲望,哪怕你把商品推到他们门前,愿意掏钱的人也不可能太多。”
“要相信小德雷克的眼光,老东西。”杜可夫大笑着搂住佩拉明的肩膀,“你可能不知道,这小家伙早就在迈阿密试探零售市场。”
“德雷克每个月都会把积存滞销的库容投到河口镇的花园市场去,我也试了几次,回收的货款比大宗折扣大约高出20%,回款速度则慢了近两周,算是利弊各半。”
“那是因为你们流入市场的都是些残次品。”普伦迪特先生插嘴进来,“河口市场已经养成了很好的零售习惯,我在四个月前试投过一批上等棉布,几乎被一抢而空,但利润是下降的,经营成本也小幅高过大宗出货。”
“还是利弊各半。”洛林擅自做起总结,“日用零售的走向应该是中低档次,较低价位,这就必须控制成本,尤其是运费。暂时海运的成本无法降低,那么就近生产才是零售的最好出路。”
“就近?”佩拉明想了一会,“但是纽约的人力和地价……”
“同样的工厂,纽约州的平均投入比纽约低了70%以上,而且近海转运的成本比陆地低,做纽约的零售,可以考虑在长岛办厂。”
杜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