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连续得了两路通知,都是来告知他宫里出的这档子意外。一路是陈矩派来的,一路是黄孟宇派来的。其中陈矩因为得知消息更早,所以他派来的人也早一步到,而黄孟宇得知消息虽迟,派来的人也略迟一点,但却给了他更多的消息。
譬如他亲自从内东厂赶去了慈庆宫搬救兵,同时也按照万历六年高务实离京时的交待,启用了另一条从来没有启用过的暗棋。
万历四年,朱翊钧举行大婚的前一年,高务实靠着知道历史的优势,提前一年悄悄拉拢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并且通过其他途径多次赠送各种金银首饰、珠宝华衣给其女王喜姐。
同时又利用内廷的两大盟友,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确保选后事宜不会跑偏。
当时礼部负责初步遴选,而礼部尚书是高拱的盟友马自强,在高务实的影响下,王喜姐不仅顺利入选,而且在名册、记录等各项事务上都得到礼部的照顾。
再加上仁圣皇太后的支持,以及李太后本人在见过王喜姐之后也表示同意,于是两宫皇太后传懿旨给礼部,选定了王喜姐为皇后。
大明的皇后地位虽然崇高,但就平时而言,跟高务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也不具备任何影响政局的能力,但是高务实却知道,这位皇后在历史上和万历的感情其实相当不错,只是由于一直未能诞下龙子,最后才让郑贵妃冒头。
但即便如此,王皇后的皇后地位也始终未曾动摇,在万历二十一年的“争国本”事件中,朱翊钧就曾经表示之所以不立皇长子为太子,就是因为王喜姐正当盛年,还有机会诞下嫡子——言下之意,那才是朱翊钧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万历二十八年时,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上书诬告皇帝冷落王喜姐,还胡说王喜姐身边只剩几人服侍,且身患重病。朱翊钧览疏,暴怒不已,直接将王德完打下诏狱。时任首辅沈一贯即上疏称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于是皇帝立刻下诏为自己辩白,而且言语甚激。
这个“言语甚激”很关键,证明了朱翊钧对任何敢于怀疑他和皇后关系不睦的话都极其敏感。
换句话说,他不容自己与皇后的良好感情被任何人质疑。否则的话,当时正在“国本之争”当中,朱翊钧早已经在和朝臣冷战了,要是不关心,他根本不会理会,哪里还会下诏辩解,甚至“言语甚激”?
另外,无论是根据皇帝自己所下诏书,还是《明实录》的记载,万历四十八年王皇后病逝之前,一直都是与朱翊钧“同食息起居”的,也就是说,吃住都在一起——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王皇后病逝后,朱翊钧连下圣旨,称“朕追思勤敏贤淑,恸悼无已”、“朕心伤悼深切”,而后仅仅过去三个月,身体本来还算康健的朱翊钧就骤然驾崩了。
若非真的伤痛极深,何至于此?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