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华和萧跃光离开后,李鸿接替了原113师337旅指挥部。
李鸿在指挥部内研究了一会地图,然后走出指挥部,开始实地勘察小蚌埠镇周边村镇地形。
淮河沿岸这么长,要守住日军113师团渡河,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古人兵法上说的很对,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一味只知道防守,那就是等着敌人来打你,在淮河防守抵御鬼子,说白了,纯粹就是一场消耗兵力的守卫战。
保安团部队是精锐,李鸿可不会傻到让自己部队一直死守打消耗战。
李鸿的想法是,如果逮住战机,干掉鬼子的主力,这样才能大大的挫败日军,阻挡敌人进攻。
他手里拿着望远镜,时而站在制高点远眺,时而沿着淮河北岸行走,脑子里思考着如何利用地形防御。
勘察了几个小时,他下达命令重新部署兵力和进行布防。
保安团主要防线在淮河北岸蚌埠镇附近,防线有三公里长。
部署完兵力,李鸿又命令士兵们在原来337旅和鬼子阵地上,加固防线上的防御工事。
有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守卫小鬼子渡河不成问题,接下来,他该考虑的是如何杀伤小鬼子消耗敌人兵力,最大程度迟滞敌人渡过淮河。
思考了十几分钟,李鸿决定在淮河北岸再布置两道阻碍敌人行进的防线。
“传令兵!”
“到!”
一名传令兵在旁边大声应道。
“传我命令,工兵沿着蚌埠镇淮河沿岸第一道防线挖几条两米宽的水渠,多挖淤泥陷坑,再命令各营连官兵在第二道防线布置地雷,注意在地雷地面上标识,以免误伤友军……”
第一道防线主要目的是为了迟滞敌人,第二道防线是杀伤阻碍敌人。
李鸿几乎把所有该考虑的问题都提前考虑到了,要是有小鬼子夜渡淮河,过了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地雷一响起,可以让防御阵地上士兵提前警惕做好战斗准备。
他在几公里长的防线上进行巡视,每一处阵地都仔细的勘察,督促各部快速建立防御工事。
……
夜幕渐渐降临,淮河两岸陷入漆黑。
距离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