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以可见他们有多节省了,当然这跟不带女眷也有关系,直接少了三分之一的人。
京城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老爷子去年过年还把废太子叫出来了,今年连提都没提废太子一声,废太子都如此了,大阿哥的待遇自然不会比废太子好到哪里去。
已经出海一年的廉郡王却是有消息了,二月份的时候,廉郡王头一次往回送信,他们已经登岸了,而且与当地人相处得极好,也没怎么动用武力。
写信回来一则是为了报平安,二则是为了连接两地的商贸往来。
不要兵,不要将,不要粮草,不要武器,人家要的是可以出海的商品,名单都给列上了,茶叶、瓷器、胭脂水粉、奶糖、布帛。
康熙本来是想着陪老八出去试试的,试试看能不能打下一片土地来,就像十四说的那样,如果尝试成功的话,他就安排老大和老二也出海。
但没想到他让老八带去了兵丁和粮草,结果这人出海一年,压根儿就没想着当开疆扩土之人,也没想在海外当什么开国皇帝,而是做起了生意。
老八从大清买了东西,再卖给海外的人,而且还是赊账买,之后再过来的时候,再把账还了,而且还会往大清买商品。
这遣词造句再是讲究,把这事儿再是美化,说到底不还是做生意。
康熙反反复复把信看了三遍,心里边绝对是失望的,他都不明白一个老九也就罢了,老八当年可是野心勃勃想要当太子的人,怎么出海后变得这么没有出息。
一个手握刀枪的人,却要去行商贾之事,实在说不过去。
老八只在信上说了这事儿对大清的好处,并没有谈及对自己的好处,可行商贾之时,也不过是能聚集钱财,就算是收拢人心,那也不过是收拢商人的人心,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因此康熙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决定,他打算等太子和十四回来以后再说,太子毕竟是国之储君,这事儿应当知情,十四是当初出主意的人,这会儿也该分析一二。
把老八送出海去,到底是对还是错。
人已经在外头了,就算妻儿额娘都留在了京城,可是人家又没谋反,这样的事情,总不好拿人质要挟。
康熙也是在这会儿才觉得棘手,海外天高皇帝远,儿子撒出去了,想管都管不了。
廉郡王的信,四爷跟勤郡王在回京的第二天就看到了,还是在议政殿里看的。
老八的字绝对不能算丑,不过那也要看跟谁比,在众多的皇子阿哥里头,老八的字体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