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的我已经了解离婚这个词的意义,被问到想跟父亲还是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也毫不慌乱地说出答案。
父亲是学界知名的学者,而母亲娘家是大财主。无论跟着谁,金钱上感觉都不会有问题。既然如此,只要随自己的情感决定即可,而我最后选择跟着父亲。但这并不是因为比起母亲我更喜欢父亲,而是我认为跟着母亲会妨碍她再婚。
父母离婚的原因,似乎是因为话不投机。父亲经常留宿研究所,偶尔回家时会告诉母亲研究的内容,但是母亲似乎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总是抱着「自己了解的事情对方理所当然也要了解」的想法说话,所以和母亲之间的日常对话才会搭不上线。当时,我经常看到母亲自己一个人苦恼的背影。
因为父亲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判断他大概暂时不会考虑再婚。不,那时候的我应该没有想得这么深。
有趣的是,父母离婚之后关系反而变好了。毕竟是曾经结婚还生下孩子的夫妻,彼此之间仍然有爱。小时候无论我在不在,父母每个月至少都会见一次面,保持密切往来。一定是因为这样的距离对他们二人来说最刚好吧!我很高兴父母关系融洽,也安心于自己不是父母不想要的孩子。
开始和父亲一起生活之后,我偶尔会去父亲工作的研究所,放学不直接回家而是绕去研究所,等父亲下班再一起回去。研究所是全年无休的轮班制,所以学校假日如果和父亲上班日重叠,我也会整天待在研究所。
托儿室是研究所的福利设施之一,专为有孩子的所员而设,里面偶尔也会有年纪很小的孩子。这里还称不上是正式的企业内托儿所,也没有专任的保育教师,都是所员轮流照看孩子,相较之下比较年长的我也经常代替大家陪孩子玩,忙碌的所员们对此也很感激。
托儿室里经常空无一人。这种时候我就会尽情地读放在里面的书。托儿室里不只有孩子看的绘本和小说,也有与父亲研究相关的论文与学术书籍。当然,我当时完全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不过其中也有那种很多插图、市面上常见的「超好懂」类型的书籍,阅读这些书让我对未知的世界感到兴奋不已。
可能是看我对研究有兴趣,所以觉得很高兴吧!父亲经常在休息时间过来看我,回答我的问题,然后浅显易懂地告诉我研究的内容。
某天,父亲指向养着热带鱼的大水族箱对我说:
「这个泡泡就是我们父子俩生存的世界。」
父亲即便是对我这个儿子也不会自称「爸爸」,而是说「我」。和母亲一起生活时,我一直用「仆」当作第一人称,和父亲一起生活之后我就被影响了。
父亲指着从打气机冒出水面的气泡。
「你看得出来气泡越来越大吗?在固定的温度下,体积会与压力成反比。这叫做波以耳定律。」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