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关用的话,观众和志愿者们再一次议论纷纷,不到四十秒的时间,镜头前经过了五十个志愿者。也就是说,每个志愿者在镜头前面只暴露了不到一秒钟。
很明显,那四个特训队员是要通过这些短暂的录像画面,辨认出各个志愿者。但只用一分钟,就要分别记住五十个志愿者的特征!因为回看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大部分志愿者等于是在他们眼里一晃而过,真的能被他们辨认出来?简直有天方夜谭的感觉!
穿着红色t恤衫的特训队员观看了一分钟,摄像机就被转到穿着黄色t恤衫的特训队员手里,他也只能看一分钟。当然,他看的是佩戴了黄色数字袖标的志愿者。
接下来其他两名特训队员也各自看了一分钟。
摄像机被拿到了一边的桌子上,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能再去触碰,关用宣布了接下来的规则。
两百名志愿者列队从特训队员面前经过,特训队员将随时指认某个志愿者,并报出数字序号。如果该志愿者所持有的袖标上的数字颜色,与特训队员身上的t恤衫颜色一致,而且序号也相同,就要把袖标贴在右臂上,并站到该特训队员的身后,后续被指认正确的志愿者,站过去时要自动按照序号排列。
如果特训队员指认错误,该志愿者需要请周边三位以上的其他志愿者共同查看自己的袖标,以确定特训队员确实出了错,期间不必向工作人员展示,以避免某些观众猜疑工作人员向正在指认的其他特训队员透露信息。
每位特训队员指认错误不能超出五次,否则将视为演练失败。
观众们不由得又议论纷纷,指认错误不能超出五次,听上去这一规则好像挺宽松的,但经常看法制节目的都知道,警方破案的过程中辨认嫌疑人,只要是特征不很明显的,都要反复观看一段段的监控录像,才能与现实中的可疑人员或者与其它的监控资料进行比对,还经常认不准。
这并不是说某些警务人员无能,实在是观看画面里的形象和观看现实当中的立体人物感觉不同,经常有人抱怨自己不上像,或者称赞照片里的某某比真人好看,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台上的四位特训队员,却只用一分钟就要记住至少四十五个人的特征,简直就是神人了!真的有那么大的把握?
答案马上就有了!
只有三个志愿者在第一轮“漏网”!
也就是说只有三个“嫌疑人”没有在第一次经过四名特训队员的时候,被正确的指认出来!
如果第一线的干警都能达到这种程度,将如同一双双无处不在的鹰眼,任何犯罪嫌疑人都无处可逃。
观众们,特别是亲身经历了指认过程的志愿者,无不震惊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