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话科举制,从汉开始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出人头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顺利入仕。(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

那就是,一旦,能够顺利走上仕途,该有的一切自然都有,不该有的也会有。

换句话说,一旦拥有政治权力,连带着就有了社会地位、有了名声、有了荣誉、有了财富、有了女人、有了想要的一切!

这种“官本位”思想,就像是基因一样,经过千年来的发展,深深的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即使一千多年后,仍然遗留的很重。

有人曾今开个玩笑,说,你是愿意当世界首富呢,还是愿意在中国当一个地级市的主要领导,答案不一而同,但选择后者的人却要多得多。

简而言之,在古代也好,现在也罢,政治决定一切!领导决定未来!

而自秦汉以来,传统的中国官员选拔制度基本上可以分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如今大唐的“科举制”。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科举制其实最开始是隋文帝创立,但形成制度却是隋炀帝,发展则是大唐及大唐以后。

而在宋、明、清则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彻底的摧毁了以七宗五姓为代表的世家门阀,寒门士子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两汉选拔人才的方式其实是有很多种,并不仅仅是“察举制”,但最主要、最普遍实行的还是“察举”。

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官对当地的吏民进行考察,以品行为标准,以地方舆论为根据,把人才选拔出来,向中央朝廷举荐。

但事实上,因为被举者前途辉煌,所以高官豪族几乎垄断了举荐之权。

察举的科目繁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孝廉”,例如结束西汉的王莽,和事实上结束东汉的董卓,头上顶的光环中可都有一个孝廉。

真是又孝又廉啊,有句话叫什么来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孝廉个屁。

而所谓孝廉,顾名思义,就是“孝子廉吏”。

之所以要以“孝”和“廉”为标准,是因为“孝悌”是为人子者最重要的品格,而“廉洁”则是为官者最重要的操守。

当然这也就是说说而已,天子家为权力骨肉相残的事,屡屡见之史册,不绝于耳,由此可见,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亲情也就贬值了。

&e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 武神至尊他出自地府从1983开始重生世纪之交神级农场万族之劫重生之老子是皇帝帝国星穹最强升级系统盛唐风华最强小农民唐昊武破九荒重生八万年仙帝归来长生十万年乡村最强小神农绝世剑帝盖世仙尊舞铲幼女与魔眼王仙魔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