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总结起来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土地兼并的问题在西北同样存在,去年的干早大批有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被迫背井离乡去逃荒,不少地方士伸豪强借机地价或者强行买卖土地。地方官员的亲属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无以为生。朝廷的税赋则摊在更少的自耕农的头上。长此以往只能是恶性循环,最后造成大规模的民变。
听完下属们的意见,孟觉晓只能说这年月不是没人才,不是大家看不到问题,而是看到了问题却没有办法去解决。只能说权利阶层**的太快,不管前世今生,在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来约束权利之前,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是镜花水月。
问题回到当前,孟觉晓能采取的办法有几条。第一,统计战争造成无主田地,由官府统一处理。第二,征兵,俗话说好贴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这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当兵并不是一个热门职业。在河间府孟觉晓尝试过优待军属,把土地低租金租给军属的做法效果显著,上了战场大家知道为谁打仗,不是的了朝廷而是为了一家老这个办法可以说一举多得,孟觉晓在此拿出来使用,众人无不拍手称妙。第三,鼓励工商,给予免税一年低税两年的优惠政策
孟觉晓洋洋洒洒提出了十几条,都是一些历史上经过实践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干幕僚及下属对于这些办法无不拜服,不得不承认人家这么年轻就能做大官是有道理的。一个会开下来,手下的文官对孟觉晓彻底服气了,武将就更不用说了,论打仗孟觉晓还没输过。孟觉晓在西北经略位置上的威望达到了鼎盛。
会议之后各项工作从延安府开始,枪杆子里出政权,孟觉晓在这介。问题上一点都不敢马虎。亲自主持征兵及练的工作。
时间飞快,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西北边军原来彻底被打散的局面,随着三万新兵的入伍并开始接受练开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西北边军原来的规模是二十万,皇帝却只答应了孟觉晓十万人的编制,还要孟觉晓献出练兵之法,这里头的意思倒也值得推敲。
皇帝的心思孟觉晓大致能猜个大概,练兵之法献出其实也没什么。任何时代其实都不缺精兵强将,关键还是掌兵之人。
延安府的一干措施在民间引起的反应相当良好,老百姓有活干有地种有一口吃的就不会想歪心思。荒废的延安府市面随着一批外地商人的到来渐渐的开始回暖。
随着延安府的一干事情渐渐的收尾,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孟觉晓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