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三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朱寿终于颁下旨意,秘密处死了小环姑娘。不过他也没有放过银铃儿,将这个小百合送到了南京皇宫,由镇守太监负责看管。
至于夏皇后,则被朱寿关进了仁智殿,由与她素来不和的马永成亲自监管。
仁智殿在紫禁城的西半侧,位于武英殿正北方,俗称白虎殿。明朝初期,这儿是停放皇帝灵柩的地方,后来逐渐演变成皇家书画院,用来让皇帝们陶冶情cāo。
从坤宁宫移到仁智殿,朱寿的意思很明确,便是与夏皇后老死不相往来。
不杀夏皇后和银铃儿,并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他明白一个道理:皇家的脸面,比什么都重要。
正如张太后所说的那样,皇帝的心中,要能容下一座大山。要当好皇帝,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能表现真实的自己。这一点,历史上的朱厚照同学并不明白,因此他追求zì yóu和个xìng的过程,显得非常另类。
朱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理由杀了夏皇后,但他却不能这么做,因为皇帝要杀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堵住天下人的嘴,却非常不容易。
张太后看到儿子处理这件事情的手法,欣慰地笑道:“照儿,你长大了。”
朱寿问道:“如何防民之口?”
张太后摇了摇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上古之时,鲧治水,堵之,天下大乱,鲧因此被处死;禹继承父志,疏之,天下大治,被称为圣人,开创大夏数百年基业。”
朱寿笑道:“怪不得贤臣魏征曾说,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张太后闻言之后,瞪了儿子一眼,怒道:“一派胡言!”
朱寿愕然道:“朕哪里错了?”
张太后叹了口气:“魏征此人,沽名钓誉,与那太宗相得益彰,各取所需。此言之重,不在于民,而在于君。民如水,君行于民中,如同行水cāo舟也。你可知此话原意为何?”
朱寿的古文都还给了体育老师,朱厚照的古文底子虽然很好,但也回答不了这么高深的问题,因此呐呐不能言。
他并不知道,魏征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并且曾经出示给史官褚遂良,博取清名之心,昭然若揭。而且魏征曾与侯君集、杜正伦结党,死后才为太宗所察,因此后世的史学家陈寅恪曾经写道:“幸其事发觉于徵已死之后,否则必与张亮、侯君集同受诛戮,停婚仆碑犹是薄惩也。”
陈寅恪虽然跟两钱文人相轻,不过他这个诊断,还是非常贴切的。
朱寿不知道这些,不代表张太后不知,只听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