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本质,就是用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多的杀伤。
但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却是多种多样,难以一一列举。从小王子撤离五里寨北门的那一刻起,这场轰轰烈烈的明蒙战争,就以蒙古人的失败而落下帷幕。
巴儿速孛罗一直等到第一船明军渡过桑干河,才下令撤退。他并没有等到蒙力克,也没有等到南朝皇帝的亲口承诺。
此时小王子早就已经率军渡过了浑源川,取道桑干河南侧,准备从沙埚渡河,翻越栲栳山(即后世的阁老山),攻破兵力空虚的阳和卫,从阳和口出塞。
不过阿尔苏博罗特并没有跟随父汗一起行动,他沿着桑干河一直往东,去向不明。据宣府下西路柴沟堡参将刘轩猜测,蒙古四王子可能会从兵力同样空虚的宣府出关,因为那儿正对着他的老巢。
至于巴儿速孛罗的去向,更是飘忽不定。
尾随追击?
放心吧,跟随朱寿出征的诸位宿将,不是吃白饭的。在明军主力渡河之前,他们早就沿着桑干河,布下了无数阻碍,比如率领着一千宁夏兵的仇钺,正在桑干河南岸的群山之间瞎晃悠呢。
不过蒙古人只要想逃,在冷兵器时代,拦住他们的办法,并不是太多。毕竟骑兵的机动力,很明显地摆在那儿。以步军为主的正德朝明军,早就不再是朱老四那个骑兵纵横的年代,跟在后面打打秋风就够了。
虽然王守仁和杨一清肯定想得出来全歼蒙古人的办法,但他们都是待罪之身,会否被砍头,还在未知之数,至于献策,就别做梦了吧。就算他们能说出来,出于政治规则,朱寿也不会予以采纳。
因此跟着皇帝的大明宿将们,不求有功,但求无功,把小王子等人咬下几块肉来即可,谁也没有去包围那枚铁钉子的雅兴。
朱寿的皇帝仪仗就要进城了,但王圣人却没有去迎接的意思,他和杨一清私通蒙古人,为了五里寨一役的胜败,各自都有不少把柄捏在蒙古人手里。
如今仗打完了,他的生命,如同小王子一样,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站在李宏的遗体面前,伸出手,替李大少合上了眼睛。那些长箭早已经拔下,堆在一处,整整三十七支!
正德时期卫所军**的代表人物李宏,悲壮地和一堆血淋淋的长箭摆在一起,被停放在他曾用生命捍卫过的城门楼前。
两、三千名幸存下来的明军,眼含泪水,注视着城门上的一个死人和一个活人,鸦雀无声。
跟这群满脸血泪、衣衫破旧的卫所兵相比,涌进城门的皇帝亲卫们,衣甲鲜明,刀枪锃亮,步伐整齐地快速通过城门洞,踩着两族战士在数个时辰前流出的血迹,顾盼自雄。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