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二十七、【七大臣之高爽】
韦求德的解释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通。但实质和高爽摸索出来的为官之道差不多,就是要高爽尸位素餐,一切唯天子之命是从。
这高爽就有疑问了,因为他前次出任宰相,就是因为不管事、无功无过,结果被肃宗认为是庸碌无能,惨遭罢相,如果这一次还用同样的手段迎奉皇帝,恐怕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韦求德不同意高爽的观点,他认为,肃宗即位时,百废待兴,天子既要对付于、崔两位重臣,又面临着振兴国柞的压力,所以他必须任用一批有魄力、能做事的宰相来辅助自己,而高爽当时的无所建树,自然不被肃宗欣赏。
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经过武澄宇、曹斐等人的改革,国家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肃宗的威望也已达到极点。皇帝现在已经不需要再竖立像武澄宇那样的权臣来干扰自己的权利和意志,他需要的反而正是如高爽这样能投君所好、迎合上意,又不至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官员。
韦求德的话,可算是摸到了肃宗的心里去了,果然,高爽这一次出任宰相后,虽然依旧庸庸碌碌,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政绩,但是他一直安安稳稳、无惊无险地当宰相当到肃宗驾崩,依然圣恩不衰,又被肃宗遗诏任命为“顾命大臣”,辅助幼帝秉政。
韦求德有这样的见识,真是一个有心计之人,无怪乎后来青云直上,年纪轻轻就做了尚书右仆射这样的高官。
慧帝即位后,高爽成了顾命大臣,责任重大,可是他依旧坚持自己的为官处世原则,就是以柔胜柔,以柔胜刚。遇事少说话,不发表自己的主张,尽量逢迎别人,但心中有一个主意其坚如铁、历久不变,永不吃亏就是其目的。
所以可以说他是无所作为,也可以说他是只为自己的地位,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行事。
高爽一生少与人争斗,本书情节中他只有两次争执。
一次是肃宗刚刚驾崩。朝廷商议他的丧礼该如何进行。
原文:天子的驾崩是国丧,古代传下来的礼法要求臣下服“斩衰”三年,这是古代五种丧服制中最长的一种,子服父丧,就必须遵照这一礼制,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不婚娶。不过,这对于国家显然是不适合的,假如朝廷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无所事事,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礼法无非是治天下务须以孝为根本的意思,因此为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可非议的了。这种做法似乎是从仁孝的汉文帝开始的,他把三年的时间缩为短短的三十六日,大周自女皇以来,都是遵照此制行事。先帝的遗诏更是效法列祖的宽仁厚爱,要求“天下吏人,三日释服”,也就是说,只须服丧三日,然后国家一切事务就照常运行。本来这并无可置否,但是在治丧期间却为此闹出了一场风波,起因来自一位德高望重的三朝元老:高爽。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