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名义上也早已效忠熊泽天皇,按道理应该算是站在新朝廷这一边的“义藩”,并且在前不久组织了一个松散的“奥羽越列藩同盟”,推举会津藩为盟主,勉强形成了一致对外作战的雏形,而且在真正联合起来之后,就能够迅速凑出数万兵马。
因此,无论从大义名分(战时盟友),还是从实力对比的角度,都不太容易下手逼迫他们搬家腾地方。
更重要的是,东北这片地方,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环境条件,实在是太不理想了。首先是气候异常寒冷,土地贫瘠,交通极为不便――每年冬天都会大雪封路、浮冰封港,水陆交通一起断绝;其次又因为交通条件太差,导致了商贸物流非常不发达,很多地方都极为闭塞,民间风俗也极度排外,来自大阪的财阀们在这里实在是难以扎根立足,更不容易生存和发展。
不过,在西南方的九州岛和四国岛,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九州岛的石高总计两百九十万,四国岛则由有一百二十万石,加起来比东北的田产还要多。而西南藩国也是彼此孤立的一盘散沙,又都在这场内战之中站错了队,属于效忠“仁孝伪朝”的“贼藩”。虽然这帮墙头草在最后时刻纷纷倒戈反正,但这个政治上的污点,可是怎么也洗不掉的。
因此,只要不做得太过分,完全可以任凭武力强横的有关当局捏扁揉圆。
而西南地区的环境条件,也比东北要好得多。首先是气候温暖,没有冬季交通断绝的危险。虽然土地也不算肥沃,但优良港口众多,海上航运发达。尤其是最西边的九州岛,自古就与中原、南洋的海外市场联系紧密,海上贸易极为繁荣。而财阀们也在这一带早有根基和代理人,立足和控制起来要容易得多。
因此,在仁孝天皇毙命,国家从法理上重归一统之后不久,大阪方面就以毫无商量余地的态度表示,大阪近郊残破,不适合再做国都,而镰仓也过于偏远,因此,新朝廷将要迁都到西南地区目前最繁荣的长崎港,并且把整个九州岛、四国岛和山阳道的部分区域给圈定为直辖领地,不再分封给诸侯统治。
而九州岛、四国岛与山阳道等地原有的各藩诸侯,则会依据战时的“罪行”大小,或被废藩,或被减封,嗯,有的也会被加封,然后一股脑儿转封出去。基本上就是扔到东海道、关东、京畿、山yīn等地的无人区,自费去开荒和剿匪,进行恢复性建设――如今那里的空地和废城可真是不要太多
至于大规模转封之后还剩下的大片空地,由于人口和资源的限制,眼下也只能用港口据点统治的模式,予以最低程度的松散管理。若是深处于内陆的话,就只能先尽量迁走人口,然后便完全不管了。
此外,将统治中心转移到长崎,也有利于组织海防,抵御随时可能爆发的下一次外来入侵――在这场内战之中,作为幕后黑手的龙巫教,就是从高丽渡过对马海峡运来了两千图坎骑兵和若干杀手刺客,并且在几次关键性会战之中,都起到了“胜负手”的作用……尽管他们如今早已扛着大包小包的丰盛战利品,渡过海峡撤退回去,但谁晓得他们会不会食髓知味,过几年之后又再来一次?
&em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