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青岩闻言便道,看到众人皆是一脸不解的样子,又言:“得心,乃是琴者于琴曲,由外到内之把握,及充分认识与深入理解。”
“得之于心,乃前题,乃基础,乃根本,可免因盲目而谬误,可免因任意而曲解。”
封青岩道。
众琴者闻言皆是点头。
“为何要辩题?”
这时,封青岩自问自答,道:“若不辩,则生谬。”看向众琴者问,“诸位可知《鸥鹭忘机》之曲?”
有琴者点头,有琴者摇头。
“那诸位可知,鸥鹭所忘,是何机心?”
封青岩又问。
大部分琴者皆是摇头。
“鸥鹭为海翁所负,非鸥鹭存机心也。”
封青岩继续说下去,道:“所谓‘正义’,乃知琴曲之思,方可深入领会。如《流水》而言,非水流之种种,更有种种水流之气度、气势、气韵。”
“韵味乃琴声之神采所在,存于琴之风格、流派、情趣等。”
“风格流派,皆有地域之别,亦有传承之异,还有个性之差。既表现于琴之本身,亦体现于琴之人。诸位面对各种风格流派情趣之曲,若不能妥当以待,则会或失于不知其精华而不能得益,或失于不知有自主而为人所绕。”
“此为知味,亦是君子和而不同。”
此时琴谷里,不论是学子,还是琴者,以及教谕,皆在认真聆听。
“至于识体,凡艺皆重章法。全局之起承转合,高=潮所在,散板入拍之起收等,必有正确认识,恰当安排,以免失误及平庸。”
“识体方可明心,心明方可致精深,不可轻之。”
封青岩站在琴谷之央缓缓说着。
秋风吹过,扬起他的白衣,尽显君子之风采,令不少女郎倾慕。
“二需之入境,即以己之心,入琴曲之境,是已得心‘四要’之结果。此境既在于乐境之形,更在于意境之神。”
“二需之传神,即已入境之心,转为表现为琴曲情怀、音韵之构思,下指之前,成竹在胸,乃是传神之途。”
“已达入境之心,既得其形又得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