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咬定赫连枭从大将军府里救走的
只是一名女犯,而且还是一名要刺杀大将军的女犯,根本不是北盛的仁医郡主。
不仅将无端关押北盛郡主的罪名推卸的一干二净,还给赫连枭扣上了一个勾结刺客,意图不轨的罪名。
简直就是扭曲事实,倒打一耙啊。
而最后的结果,则是双方各持一词,根本无法考证。
即便是把相关人员找上大殿对质,也证明不了什么?
面对南盛使臣这样无耻的抵赖,部分北盛朝臣是怒不可遏!气的牙根直痒!
一些帮着赫连枭,且忍不下去的,就直接和他争执了起来。
险些就把一场御前觐见,变成了战场。
而那些抵制赫连枭的朝臣们,则是纷纷闭上了嘴,袖手旁观着一切,不曾帮过自家同僚说过一句话。
最后还是皇帝开口,才制止了一场唇枪舌战。
由于赫连枭无法证明,南盛大将军府关押了北盛的仁医郡主。
而他挟持霍磊离开南盛,并且将其重伤,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所以,问题又重新回到了这件事情上。
满朝文武分为两派,一方主张让公平,要求赫连枭拿出他所言的证据,证明他从南盛大将军府里救出的是仁医郡主,而并非什么行刺的女犯。
否则的话,为了维系两国邦交,避免再生战乱,民不聊生,就只能严惩赫连枭,给南盛一个交代了。
另一方则是极力维护,没有证据也完全相信赫连枭的解释。
认为他救人无过,有错的是南盛,该追责的是北盛才对。
由于南盛使臣,和两派大臣都在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而赫连枭又只是口头辩解,拿不出什么实证,所以最后的决策,还是要看皇帝如何定论?
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成,赫连硕跟赫连荣都很聪明的选择了默不作声。
既不帮着赫连枭说情,也没有落井下石,看似什么都不关心,实际上,这些事儿都是他们挑起来的。
只因对赫连枭口诛笔伐的人足够多,所以他们也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