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期待...这是一个三个小时的电影,宣传也并不多,也不是大导演知名演员的组合,能主动来观看这个电影的观众肯定不是什么浮躁之人。
然后灯光熄灭,电影开始。
上来就是拥挤在一个礼堂里人群,青灰色的画面,方言的聊天,配上后面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图,还有背景音乐里欢快喜庆的笛子声。接着画面一黑,屏幕上出现“献给我的父亲”几个字。
主持人上台,小学生一般报幕。
就从这一首《火车绕着韶山跑》开始,一群演员骑在凳子上手搭着手用屁股和腿,蹭着凳子往前走以此来模仿货车,嘴里还唱着歌。这些乡土甚至有些浮夸搞笑的表演,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新鲜的。
不少人不由得开始笑了起来。
...
这种七八十年的调调,弥漫在整个片子的氛围里。
时代的气息是他的主题。
开场就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他们想时髦看电影,穿喇叭裤,跳迪斯科还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不喜欢父母的那套观念。抛出一个代沟之后,就自顾自做自己的了。
“方言说的不错。”巩利扭头夸了一句。
“谢谢。”林浩并不喜欢居功,但也不会过度谦虚:“学了差不多两个月,马马虎虎了。”
“挺好的,听说你之前也学了方言?”
“嗯,不过后来导演说老师还是用普通话的好,就还是改了。”
两人并没有多谈,又继续看电影。
看着看着巩利就发现,剧情什么的都是弱化了的。导演时不时把镜头移到别的地方,然后这些地方就会是故事之外的时代进展;还没等你看清,他又会马上移动回来,让你看看这些人在时代里没有改变;然后又飘到另外一处去了。
这部电影其实情节都是很跳跃的。
一旦你的情绪将要奔涌而出,他就马上转换视角和关注点,让你的情感卡在咽喉里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然后你就会觉得很难受。
这对于不了解国内历史的老外来说可能会轻松一点,但时不时捕捉到的细节,也可以品味一二。对于巩利来说,还是颇有一些感慨的。
...
这些镜头的运用,主要是因为贾章柯的更改了剧本。如果按照原来的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