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提着大包小包回家之后,苏妮进房间,还是仔仔细细把她妈在超市里的话,又思虑了一遍。
据她对老妈20年的了解,苏妮认为,妈妈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基本上都是废话。还扯什么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归根结底,所有不想要外地女婿的理由中,只有一点,是最接近她的真实想法的,那就是——介意别人的眼光,与蜚短流长!
苏妮知道,爸妈做了一辈子的底层民众,无钱无权无势力,作为人性中最突出的一个弱点,对优越感这种东西的体验,还是比较少的。
人生中最值得他们骄傲的,大概也只有户口了。不像伊菱的妈妈,在外可以说她大伯哥(也就是伊菱的大伯),做包工头,怎么怎么买得起房子;自己的亲姐姐(即伊菱姨妈),家里拆迁,怎么怎么一夜暴富。
自身能力不足以显示优越的情况下,想要体验高人一等的快感,也就只能借助亲朋好友,来提升一把了。只要当事人不觉得自欺欺人,这种方法多多少少,还是能产生点精神愉悦的。
当然,心理学说,这种类似于“名人崇拜”的潜台词,其实是人类动物性的表现之一罢了。因为在动物界,强者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与交配权,所以,弱者依附它、仰仗它的结果,是可以得到它的保护,以及,分得食物中的一杯羹。
而人类依附强者、仰仗强者的结果,不一定是直接得到好处,但潜意识里,想要得到好处的心,应该也是存在的。
苏妮不懂心理学,但她明白,爸妈需要在“群体”中生存。当一个层面上的人们,大家在收入、社会地位上相差无几时,那在“潜流文化”(即一个圈子中不成文的规定)中的细微不同,就会特别显现出来。
就比如,这个找本地人结婚、还是找外地人结婚的问题。因为苏妮生存的环境,大家都没什么优越感,能拿出来“吹吹牛皮”的大概也就是,自己是一线城市的原住居民。仰赖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便利,自己麻痹自己的以为,高其它三四线城市一等的生活。
而现在,如果孩子突然要放弃掉这种“优越”,转而寻求三四线的“低配”,那么不对等之下产生的落差就是:精神上存在体验漏洞的人,连最后一丝的“自我感觉良好”,都被夺走了!
跟着就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不爽,对于身处鄙视链的最底端,苏妮清楚,“傲娇”如妈妈,肯定是不甘的!
果然,次日,苏妮妈妈下午去跟伊菱妈妈打麻将,晚上至饭点回来,餐桌上,就着昨天的话题,她又展开了,对苏妮,明里暗里的说教。
她或许是意识到,苏妮无缘无故地聊起男朋友的事情,其实是一种探口风,于是便真的担心,苏妮会找个外地女婿回来,所以,便敛起了昔日“知情识趣”的好妈妈人设,转而开启了“苦口婆心”的唠叨模式。
道:“妮妮,你知道伊菱为什么会愿意去相亲伐?我听她妈妈讲的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