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张蓝要的2万块,没送出去。之前跟付园长吃饭,张蓝垫付的钱,被苏妮妈折合成了礼品和消费卡,因为这一手操作,苏妮妈本能的认为,自己与张蓝是互不拖欠的。
于是,对于接下来的人情,苏妮妈决定,等张蓝帮女儿入了编,或者去了早教中心之后,再慢慢还。
苏妮妈觉得,这么做没问题。
而苏妮,却是暗自窃喜到,在房间里,用被子蒙着头的发笑——
因为她知道,她老妈如此行事,张蓝肯定会不高兴的!
从来求人,没有让被求方一味付出的道理,总是巴结着、上赶着,去送钱送东西,直到被求方吃饱喝撑、心满意足,这才会从手指缝里,流出一点好处相予。
苏妮很清楚,如果今天张蓝的身份,换成是一个与他家毫无干系的陌生人,那她老妈在这一块上,绝不至于如此“迟钝”、“拎不清”。
因为她会晓得,她求人只是一时、只是求一件事,那等这件事被解决之后,可能接下去,便再与对方无来往了。
所以,她就会将人情做在事儿未被完成之前,以期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情面。
但,亲戚就不同了。亲戚是打断骨头、连着筋,除非大家正式宣布断绝关系,否则,她帮了忙,就会感觉一辈子都欠她的。
这种“长时拿捏”、“远效控制”,苏妮明白,她妈妈更明白。
苏妮家是工薪阶层,妈妈当家作主,过手的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这才能把日子“正循环”下去。
所以,她不可能在一个“细水长流的项目”上,做过多的前期投入。尤其,是人情这种,很难用固定数额,衡量的东西。
苏妮妈是把张蓝当成永远的亲戚,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但张蓝不会这么想——这层心理,苏妮也是结合了伊菱嫂子,才思索明白的。
在眼下这个发展速度很快,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很容易被打岔、瓜分的年代里,不论是生意人,还是普通人,基本都是抱了“先抢占了再说”的心情,来生存的。
因此,很少再有人相信什么“细水长流”、“深度与广度”了。一切都要求迅捷与高效,有用便站在一起快快的升温,无用则弃之如敝屣、一秒变脸。
是以,张蓝也一定是抱着,在苏妮工作未完全解决之前,赶紧大捞一笔的心思,自告奋勇前来的——
正所谓,因利而聚、利尽而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