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题的拟定,她并未参与,只在第三场的考卷中出了一道题。
题目是: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提高大正所有百姓的生活水平?
由考生自由阐述,不必忌讳什么,也没有任何规定。
而她看考卷,主要就是看这部分。
科举制诞生之前,官员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城和地方担任要职。
分科考试改变了这种弊端。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看法的进士科,更是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手段。
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希望,一到科考之年,就不顾途中劳累艰险,纷至沓来,期盼一张考卷定终身。是否能光宗耀祖,是否能一步登天,是否能换来锦绣前程,皆看十年寒窗后的全力一搏。
然而说实话,身在乡村的文人,因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有眼光和格局的,真的不多,金灿灿的达官显贵之路,对他们来说,相当不易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本万利的读书做官之道,在漏洞颇多的科举制度诞生初期,无人帮忙铺路的他们依然难登难走,即便堵上诸多漏洞,也不见得比以前好多少。
关键原因,就是他们对时事了解太少。
但这不是他们的错。
他们非京都居民,也没生在官贵之家,更没电视电脑,手机电话,新闻联播。没有获取最新消息的渠道,你让他们怎么议论时事并发表见解呢?
说土包子虽难听了些,却是事实。
好在,皇帝的考题贴近民生,并未涉及国际问题。
这是他们的幸运。
不然换个问题,他们的脑袋定要卡壳当机。
别说寒门学子,就算草包类型的官贵子弟,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最后一场,看到这道题,我便立即知晓,它才是吾皇所出之题,”义宁坊豪宅里,妖芷钰手执玉杯,面带微笑,“不然,哪个官员会真正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呢?”
梨静若从他手里取下茶杯,加满水:“你比我更懂皇上了。”
妖芷钰嗛了一声,眼角斜睨:“我不抢你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