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着。
边关的战事也通过各种途径纷至传来,让身在平城的人们对战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年前运至西北救灾的十万石粮草被焚得颗粒不剩,到如今都还没有彻查出一个头绪来,倒是西北守将胡敬之在关键时候被羁押回京,朝庭也给力,立马又给西北换了一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将军坐镇西北。
从蒋四海带回来的消息中萧茗了解到,新的将军并不姓石,也不像胡敬之一样是定边侯石家一脉,明眼人也知道西北石家军易主了。
萧茗不知道这其中的关节,也不明白其中的各种政治权力的争锋,也不明白是否是朝庭有意为之,石家功高盖主,被削减了权力还是什么的。
但她知道一点临阵换将是兵家忌,只怕军心要不稳
她一介女流她不懂,在蒋四海失望的神情中她多少能明白,朝庭把战事也看得太过儿戏了,在关键时刻还玩着你争我夺的游戏。
打仗不败都难。
因为蒋四海的关系,萧茗倒是比他人多了解一些西北的战事情况,在得知新任的将军名讳后,萧茗沉默了。
战争给平城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打仗又怎么样,这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平城里各种铺子照常营业,各种小摊照样摆着,吃花酒的继续吃着花酒,做伙计的继续做着伙计,各种闲人继续闲着。
如果朝庭的增兵召令没有到达平城,人们也许还会忘记在遥远的地方正进行着战事。
年后的增兵召令如期而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增兵令对于萧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萧家大哥早已殁,萧涵还未及弱冠,并不在增兵之例,大月朝有严格的增兵制度,年不极十六岁男丁或是家里只有一个男丁的家庭并不在增兵之例。
当然,这样的增兵只限于战事之初,在某种前提下,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国破这亡的时候,萧涵也是要上的。
萧家在元宵节后就回了刘家村,回到家里萧涵又日夜不停的读起书来准备着不久之后的童生试,哪怕陆先生还没有回来,他也是日夜不停的翻看着书本。
村里同样为科举考试忙碌紧张的还有大王氏,因为大王氏的未来女婿也会要参加此次的考试,他不同于萧涵考取的是童生,人家考的是秀才。
一旦高中,人家就是秀才老爷了,而刘瑜也会从农家女变成秀才娘子。
秀才娘子,这名头响当当的。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无产阶级跨入上流社会的门槛。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