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立场,往往影响和决定他本人的立场。杨素巴不得现在做下这件事落下“恶名”,这样站队站得更稳一些。
人生在世,无论做事多么圆滑,你讨好一些人,为一些人争取了利益,那么就必然得罪另外一些人,伤害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
想左右逢源,不存在的,杨素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此举异常不妥,更不能由你来做。”
高伯逸摆摆手,直接拒绝了杨素的提议。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现在做了,只当他们死于乱军之中,一年数载后,无人记得。但是若将他们带回邺城再杀,难堵天下悠悠众口。”
杨素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他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无论世人会不会记得他们,晋阳那边,他们的家人都不会忘记,这些人是死在我高伯逸手里。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难道你也去把晋阳那边所有人都杀了么?
他日周国入侵,必走平阳、晋阳一线,后方如此不稳,如何能打胜仗?
此时一刀将那些人结果了,只是痛快一时,将来却是贻害无穷。”
高伯逸再次拒绝了杨素的提议。杀人,固然痛快,但不能为了省事而杀。后世的阿妹你看不管下面的大头兵多么无耻,上层都知道搞一些“委员会”“调查组”当做遮羞布,难道高伯逸的水平还不如他们?
千年后的人,不说全面超越古人,起码做事不能让人诟病吧?像杨素说的那样简单粗暴,不得跟胡人一个德行啊!人家鲜卑北魏,也没做到这种程度。
“是杨素鲁莽了。”
杨素后退一步给高伯逸行了一礼,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他真是图样图森破了。
“无妨的,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但是……”
高伯逸没有说下去,因为他怕杨素误解。
不杀人是对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杀人。如果这些俘虏一个不杀,照单全收的话,军法威严何在?
敌人拼死对抗,失败后轻轻松松的就能获得原谅,所以对抗自己是没成本的,对吧?
世上岂有这样的好事?
善待俘虏,那是因为,这个名声传回去,会瓦解敌军的意志,让他们觉得,必要的时候,投降也不会受到糟糕的对待。
但是现在晋阳六镇的主力已经被全部消灭!
高伯逸不必摆出那种政治姿态了,因为这是古代,六镇鲜卑是胡人。畏威不怀德乃是他们的本性!如果什么都不做,还当做大爷一样好吃好喝的供着……自己这边的军士,士气会出问题的。
所以摆在他面前的这个难题,相当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