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皇城南北长三千七百二十四米,东西长两千五百零六米,扣除西南角的庆寿寺,面积六百八十七万平方米,是北宋皇城的好几倍。
实际上,北宋皇城的寒酸是全方位的,北宋皇城不但跟前前后后历朝历代的皇城比不了,就在当时汴梁城内也不算气派。
当时的汴梁城内有一处叫做“丰乐楼”的大酒楼,就比皇城气派。
叫它大酒楼不是因为这里服务好,上档次,实在是因为这个楼太高了,高到什么程度呢?
站在丰乐楼上,能够一边喝酒一边俯瞰皇宫大内,哪怕是要饭要到了丰乐楼上,都能瞧见皇帝今天穿什么衣服。
也难怪赵宋官家绯闻多,谁知道哪个喝酒的爱嚼牙花子。
就算赵宋官家再不摆谱,也希望自己的皇宫內苑宽敞一些,气派一些。
实际上,自从赵宋官家黄袍加身之后,扩建皇城,重修皇宫的念头就没有停止。
史书记载,雍熙二年九月十七,皇城失火,大火烧的太宗皇帝心也疼肝也疼,于是咬紧牙关“欲广宫城”。
搞基建得先出方案,于是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一边测绘一边出规划图,可这规划图一出来,太宗皇帝犯了难。
一个城市想当首都,那得具备各方面的优势条件。
首先地理位置得好,特别是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不断的情况下,必须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无险可守绝对不行。
再者要远离自然灾害的多发地,三天两头发洪水,隔三差五就地震的地方也不行。
最后城市布局还要合理,皇室生活享受可以放一边不谈,政府的官署衙门和公务员的生活住宿得考虑吧?
很显然,北宋首都汴梁城没有一项达标的地方,没有燕云十六州,辽国人一出门就到汴梁城。
挨着黄河,三天两头发大水,之所以被赵宋官家看中,实在是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纠缠在一起造成的无奈选择。
经过五代十国的无序发展,汴梁城已经成为一个市民经济极度繁荣的大都市。
商业活跃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城市规划等同于无,城内私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各个边边角角都被商贩挤占,哪怕是皇城周围也布满了住宅和商服。
这种城市对居民来说自然是极好的,虽然道路说不上多宽敞,市容市貌也不算整洁,但是百姓住在这里乐得舒心安稳。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