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人,虽然只有部分出仕的人,跟着去蜀中,不过他们要带走的人可不少,谁让邹羽要所有百姓都从新上户籍呢,毕竟留下来也难以属于自己,还不如带去蜀中。
长安城乱糟糟的忙碌了一天,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李渊带着官员,向蜀中出发了,在他们之后,就是官员,士卒的家属,最后才是其余百姓。
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只有搬迁长安城里的百姓,长安城在大业末年原本有普通百姓五万户,二十万人左右,加上官员,世家,驻守的兵马等,长年生活着接近三十万人。邹羽入长安的时候,搬迁了工匠,士卒以及他们的家眷,弄走了三万多人,李渊又带了不少人填补,所以是有增无减,即便是青壮被招募,这次撤离,还是有二十余万人,被迫跟着一起离开。
老百姓拖家带口的,不但尽可能的带着他们的家私,而且还有许多老弱妇幼,这速度可想而知,一天前进最多二十里。
长安距离最近的子午道,如果从城门口算,只有二十里不到的直线距离,以道路的路程,也只有二十余里,可以说朝发夕至。
不过子午道行走困难,而且狭窄,不适合大量的人来走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因此李渊带着官员走的这就是这一条路。
去蜀的道路,不是翻越大山的小道,就是驿道,正式的驿道只能是沿着河流修筑栈道。而栈道是用木头做的,难免朽烂。一旦年久失修,入蜀的道路就断了。因此这些道路都不适合百姓,只有走大散关这一条山路,还相对安全许多。
不过这距离就远了,两百余里,百姓要不停走十天,对于老百姓来说,当然是不可能的,那怕是有李建成带人一路维护着治安,指导士卒帮着安置营地,也一样快不起来,更何况这时候已经属于冬季。
邹羽到达渭南的时候,就发现高侃被拖延在这里,感觉非常奇怪的问道:“这里是谁?居然还敢守着这么一个小城?”
“回陛下,末将刚到渭南,就遇到伏击,敌人用小股人不断骚扰,路上也布了许多陷阱。末将担心中伏,因此只得缓慢行军。”高侃汇报道。
“他们这是想拖延大军,争取时间。应该是想汇聚人马,防御长安吧。”邹羽猜测道。
“陛下,你说会不会是李渊想跑。”高侃摸摸后脑勺说道。
“呵呵,他往哪里…”邹羽失笑道,话没说完,随后眼睛半眯道:“李渊还真有可能要跑。”
“陛下你的意思是?”高侃问道。
“蜀中,蜀道难行,李渊或许是想借蜀道天险,来阻挡我军。”邹羽猜测道,越说他越是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让人拿来地图。
“子午道离长安如此之近,如果李渊想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