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一众将士自是对愤恨不平对月氏一片骂声:网首发
“这月氏王好生无礼,便是两国交战也不斩来使,这厮却诱我议和再杀使节!”
“月氏原本便是蛮夷,又如何懂得这些礼数?”
“待我等发兵北上,将那月氏王擒来问罪便了!”
……
杨端和比较沉稳,他在众人的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对沈兵拱手道:
“大将军,属下以为此事应从长计议。”
“首先是敌我兵力悬殊,月氏据闻有兵七万,现今又与匈奴结盟,再加十万,便是二十万兵。”
“而我军在肃州不过三万,又如何能攻伐月氏?”
王贲反对道:
“月氏若是有兵七万,又如何会被匈奴万余兵力驱赶至沙州?”
“若匈奴能以万余兵力战而胜之,我军三万兵力又岂能不胜?”
王贲这推理虽是没问题,但沈兵却觉得形势不能这样简单的对比。
匈奴之所以在河西一带能以一万余兵力将月氏势力驱逐出河西走廊,很大一部份是因为匈奴对月氏两面夹击使月氏两头无法兼顾。
另一方面……
杨端和叹了口气朝王贲拱了拱手道:
“校尉有所不知。”
“河西走廊到处是草地适合匈奴骑兵行军,且其一路烧杀抢掠以战养战勿需担忧补给。”
“而此时我军在河西的经营才刚起步,沿途营寨供商旅补给尚且捉襟见肘,又如何能供大军与月氏、匈奴联军作战?”
杨端和这么一说众人就没有声音了。
补给始终是个大问题。
李岩五万人从五原出发,一路留下兵力设营寨、剿匪、守村落,到肃州时就剩三万。
这三万兵士的补给主要还是从月氏那头供给的。
确切的说,也不能算是月氏供给,而是随军带去了丝绸布匹然后用它们换取军粮。
现在月氏那边一翻脸并禁了商旅来往,就连这三万兵士的补给都有困难,更别提增派大军征讨月氏了。
杨端和接着说道:
“是以,属下以为我等应稍安勿燥。”
“眼下应以守为主。”
“只要我军守住肃州并屯田种植,待明年收成之时便是月氏王授首之日!”
&ems